沈渊带来的那份关于境外“科普”账号恶意解读的报告,像一小片阴云,飘进了见鹿科技因《山海》全球火爆而万里无云的晴空。林见鹿快速浏览着那些被扭曲的神话解读和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论调,眼神锐利如刀。
“跳梁小丑。”他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票房和口碑的成功,让他们坐不住了,只能在这种阴暗角落里玩弄话术。”
周薇接过报告看了看,眉头微蹙:“这些言论虽然荒谬,但传播开来,确实会混淆视听,尤其是在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海外普通民众中,可能会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
“那就不能让它们传播开来。”林见鹿果断道,“薇薇,你和牧云的团队配合,立刻启动应对预案。我们不是要跟他们进行无休止的辩论,那样就落入了他们的陷阱。我们要用更宏大、更正面、更吸引人的声量,把这些杂音盖过去!”
命令下达,见鹿科技和“山海宇宙”影业这台刚刚经历过票房大战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秦牧云亲自带队,联合了一批国内顶尖的宗教学、神话学和历史学学者,以及一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客观公正的文化研究者和视频博主。他们迅速制作了一系列高质量、趣味性强、考据严谨的短视频和深度文章,以《山海经》的神兽、地理、神话为核心,从学术考据、文化象征、艺术美学等多个角度,向全球观众普及真正的华夏上古神话体系。
一个名为《“羿射十日”真的是在破坏自然吗?——揭秘上古神话中的生态智慧》的动画视频,巧妙地将十日并出解读为极端气候灾害,将羿的射日行为解读为先民对抗自然灾害、寻求生存的英勇壮举,并引申出华夏文化中“敬天爱人”、“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视频制作精良,逻辑清晰,在海外平台迅速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
另一个由知名华裔美食博主制作的视频,则从《山海经》中记载的奇异动植物入手,风趣地探讨先民如何认知世界,并将其中一些“食材”与现实中存在的珍稀物种联系起来,既科普了文化,又充满了生活趣味,同样大受欢迎。
与此同时,周薇协调全球的发行合作伙伴,加大了《山海》电影本身宣传物料的投放。那些震撼的视效场面、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以及电影所倡导的勇气、牺牲与和谐共生的价值观,通过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各种渠道,持续不断地冲击着全球观众的感官。
正面、宏大、充满魅力的文化输出,如同阳光驱散迷雾,那些恶意的、扭曲的杂音,在如此强大的声量面前,迅速被淹没、被遗忘。偶尔有几个顽固的账号还在上蹿下跳,但已经无法形成任何有影响力的声浪。
这场文化解释权的小规模遭遇战,以见鹿科技的完胜告终。但这只是插曲,真正的主旋律,依旧是《山海狩猎人:不周山》在全球票房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的各项记录!
上映首周,全球票房突破**8亿美元**!轻松打破了由《卧虎藏龙》保持的华语电影全球首周票房纪录,并跻身全球影史首周票房榜前列!
北美市场,次周末票房跌幅控制在了惊人的35%以内,显示出极强的口碑续航能力,最终北美总票房毫无悬念地突破**3亿美元**,成为了北美电影市场年度黑马,让所有预测机构大跌眼镜。
在中国大陆,票房走势更是如同坐上了火箭,连续三周蝉联周票房冠军,总票房向着**50亿人民币** 的历史性关口发起了猛烈冲击!
欧洲、日韩、东南亚、拉美……《山海》所到之处,几乎都掀起了一股“东方神话热”。电影中出现的各种异兽形象,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和 meme 素材;顾北辰等主演的社交媒体粉丝数呈指数级增长;甚至连电影原声碟都冲上了多个国家的音乐排行榜。
“这已经不是一部电影的成功,这是一种文化现象!”《纽约时报》在专题报道中如此评价。
见鹿科技总部,数据监控中心已经成了公司最热闹的地方。巨大的屏幕上,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和参数,而是实时滚动的全球票房数据、社交媒体热度指数、以及来自各大权威影评网站的高分评价。
“破了!又破了!全球票房破十亿了!”一个年轻的分析员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激动地喊破了音。
办公区内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尽管这些天好消息不断,但每一次新记录的诞生,依然能点燃所有人的激情。
艾米拿着最新的数据报告,快步走进林见鹿的办公室,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林总,最新数据!全球票房正式突破**12亿美元**!而且后劲依然十足!根据模型预测,最终落点很可能在15亿到18亿美元之间!这将是华语电影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这是所有非英语电影都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