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鹿关于“创新者窘境”的警钟,如同一次精神上的淬火,让“见鹿科技”整个团队在短暂的亢奋后,迅速冷却下来,凝聚起一种更为内敛、也更具韧性的力量。那种感觉,就像一把好刀在经历锻打后,被投入冷水中,不仅没有变脆,反而获得了更坚硬的锋芒。
“蓝色弹弓”实验室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成立,选址甚至不在见鹿科技总部大楼,而是隐匿于市郊一个由旧工厂改造的创意园区内。林见鹿亲自面试了第一批成员——一群背景各异,有的甚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怪才:有痴迷于脑波交互的神经工程学博士,有坚信区块链将重塑应用分发规则的密码学极客,还有试图将中国古典算盘逻辑融入新型计算架构的狂想家。这里没有KPI考核,唯一的规则就是“打破规则”。
与此同时,“内部创业”计划和“趋势嗅探”网络也开始运转。公司内部论坛上出现了几个画风清奇的板块,讨论着诸如“如何让APP在五分钟后自我销毁”或者“基于气味识别的社交网络是否可行”之类天马行空的话题。周薇的团队定期提交的“边缘洞察报告”里,开始出现一些连沈渊的数据模型都难以归类分析的新鲜词汇,如“虚拟生物饲养”、“异步协同创作”等。
这一切都在静水深流中进行,而水面之上,见鹿科技这艘大船,依旧沿着既定的航线,破浪前行。它的下一个重要航标,就是代号为“昆仑”的灵犀操作系统2.0版本发布会。
发布会前夜,总部大楼的演示区依然灯火通明。林见鹿、周薇、沈渊和赵昊,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全流程彩排。
“语音唤醒词最终确认了?”林见鹿问,目光投向演示台上那台外观流畅、屏占比极高的原型机。
“确认了,‘鹿鸣’。”周薇回答,她穿着一身干练的黑色套装,眼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既有我们品牌的关联,又带有自然、呼唤、共鸣的意象,比冷冰冰的英文单词或者生硬的中文指令更有温度。”
赵昊在一旁咧嘴一笑:“嘿嘿,这名字好!到时候全场一起‘呦呦鹿鸣’,多带感!保证热搜预定了!”
沈渊则更关心技术细节,他扶了扶眼镜,对林见鹿说:“林总,云端协同的延迟数据,我们已经优化到理论极限以下,平均响应时间低于15毫秒,人类几乎无法感知。‘鹿鸣’的本地智能核心确保了基础指令的瞬时响应,复杂计算才交由云端,流畅度和智能度的平衡点已经找到。”
林见鹿点了点头,走上前,拿起那台原型机。机身温润的质感传递到掌心,他轻轻说道:“鹿鸣。”
屏幕瞬间亮起,一道柔和的光晕如水波般荡漾开来,一个极其简约、带着些许水墨晕染风格的灵鹿虚影在屏幕中央一闪而过,随即一个清澈、温和,带着奇妙亲和力的合成女声响应道:“我在。”
没有机械的“请吩咐”,也没有刻意的卖萌,就是自然而然的“我在”,仿佛一个随时准备提供帮助的、无声的朋友。
“明天,就看它的了。”林见鹿轻声说,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冷静并存的光芒。
次日,发布会现场。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观众席上座无虚席,线上直播频道的观看人数在开场前就突破了百万大关。经历了开发者大会的惊艳,所有人都想知道,林见鹿和他的见鹿科技,还能拿出怎样的硬货。
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林见鹿依旧是一身简单的深色休闲装,步履从容地走上舞台。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种沉静的气场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手机,更像是一个装满工具的精致盒子。”林见鹿的开场白出乎意料的平实,“我们打开这个APP,完成一项任务,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APP,完成另一项任务…我们在不同的应用之间频繁切换,像一个忙碌的管家,奔波于一个个独立的房间。手机很智能,但我们的使用体验,却常常是割裂的、繁琐的。”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让设备不再是工具的组合,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整体?让它能主动理解我们的意图,无缝地调动所有能力,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带来的灵犀OS 2.0,以及它所承载的‘云 端’智能架构,就是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没有急于展示炫酷的功能,而是首先阐释了设计哲学——“科技无形,服务有感”。他强调,真正的科技,不是让用户感受到技术的复杂与冰冷,而是让技术隐于幕后,让温暖、便捷的服务体验凸显于前台。
接着,重磅来袭。林见鹿正式宣布了灵犀OS 2.0的核心能力——深度整合的云服务与人工智能语音助手“鹿鸣”。
“它不是另一个语音搜索工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令执行器。”林见鹿定义道,“‘鹿鸣’,是灵犀OS的智能中枢,是打通应用壁垒的调度官,是融入我们‘云 端’架构的灵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