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为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如同一块被投入国内科技圈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林见鹿团队的预料。各大科技媒体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标题一个比一个耸动:《华为重金押注,神秘“灵犀OS”浮出水面》、《下一代操作系统之争?国产联盟迎来破局者》、《八千万只是开始,“见鹿生态”获巨头入场券》。
赞誉和惊叹如同潮水般涌来,公司的座机和新注册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几乎被挤爆,有寻求合作的软件开发商,有毛遂自荐的求职者,更有无数嗅到风向的投资者,挥舞着支票簿想要参与下一轮融资。办公室里整日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氛围,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甜味。赵昊走路都带着风,恨不得把报道打印出来贴在脑门上。
“看见没?哥们儿现在也是跟华为称兄道弟的人物了!”他拍着方擎的肩膀,意气风发。
方擎憨厚地笑了笑,没说话,但眼里也满是光亮。陈默虽然依旧保持着技术人的冷静,但嘴角的弧度明显柔和了许多。这笔巨额研发资金的注入,意味着他们可以购买更顶级的测试设备,招募更多顶尖人才,将很多之前受限于资源而只能停留在纸面的构想付诸实践。
然而,林见鹿却并未被这表面的繁荣所迷惑。他清楚地记得,在之前为了Demo 2.0寻求合作时,他们曾接触过几家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包括以互联网模式起家、势头正猛的“米家”,以及深耕线下渠道、稳扎稳打的“VO”兄弟。当时,这些厂商虽然对“灵犀OS”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态度大多谨慎观望,提出的合作条件也相对苛刻。
如今,风向突变。
最先打来电话的是米家的创始人,雷俊。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依旧带着那标志性的、极具亲和力的语速:“林总啊!恭喜恭喜!和华为这一步棋走得漂亮!我就一直看好你们团队,有技术,有魄力!之前我们谈的那个预装系统的合作,我觉得可以再深入聊聊嘛,条件好说!大家都是开放的互联网精神的拥护者,生态共建,利益共享!”
紧接着,VO系负责战略投资的副总裁也亲自致电周薇,语气热情而务实:“周总,我们仔细研究了‘灵犀OS’的公开资料和华为的合作模式,非常欣赏其技术架构的前瞻性。我们认为,在未来的物联网和万物互联时代,一个强大、独立的国产操作系统至关重要。不知我们是否有机会,也以某种形式参与到这个伟大的生态构建中来?”
这些电话,姿态放得很低,条件开得优厚,与之前的矜持判若两人。
“他们坐不住了。”周薇在管理层小会上,汇总着这些反馈,语气带着一丝扬眉吐气的快意,“华为的入场,就像是在沙丁鱼群里扔进了一条鲶鱼。”
林见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沉静:“这是好事,也是压力。好事是证明了我们的价值,压力在于,如何平衡这些潜在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他们与华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市场竞争。”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健康的‘灵犀生态’,而不是成为某一家巨头的附庸。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只与华为绑定。”
这个原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就在周薇开始与米家、VO等公司接触,探讨各种合作可能性的初期,麻烦的苗头开始显现。
首先发难的,是米家的一位高级产品经理,在一次非正式的技术交流会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周薇说:“周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华为那边……和你们的联合实验室,这‘联合创新’到底‘联合’到什么程度?他们会不会比我们早半年,甚至更久,拿到‘灵犀OS’的最新特性、最优化的驱动适配?要真是这样,那我们米家还玩什么?岂不是永远慢人一步,成了二等公民?”
这话虽然带着玩笑的口吻,但其中的担忧和质疑,却尖锐无比。
几乎同时,VO系的一位技术总监,在评估了“灵犀OS”的架构文档后,也通过中间人委婉地传递了类似的疑虑:“我们非常认可‘灵犀’的技术方向。但华为既是你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又是我们最强的竞争对手。我们如何确保,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的核心数据、我们的定制化需求,不会因为你们与华为的深度绑定而面临潜在的风险?或者说,我们如何相信,你们能够公平地对待所有生态伙伴?”
这些质疑,像一根根细小的刺,开始扎入原本看似一片大好的合作氛围中。
更直接的风暴,在一周后的一次行业小型峰会上爆发了。
这次峰会主题是“移动生态的未来”,林见鹿作为新晋崛起的风云人物,受邀做了一个关于“灵犀OS”生态理念的主题演讲。他阐述了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安全的新一代操作系统生态的愿景,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