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两周的班会课上,赖老师抱着一摞彩色粉笔走进教室,粉笔盒上还沾着点红颜料。“同学们,国庆节全校要搞黑板报评比,主题是‘金秋颂国庆’。”他把粉笔盒放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全班,“不凡,你牵头组织,收集大家的书画作品,咱们把教室后墙那面黑板报办得漂漂亮亮的,给五1班争个光。”
叶不凡心里一热,刚想说“保证完成任务”,就见柔柔举了手,辫子上的红绳随着动作轻轻晃:“老师,我会画画,我想画秋收图!”月英也跟着站起来,手里还捏着她练了半学期的钢笔字帖:“我练了隶书,能写国庆标语!”
“好!”赖老师笑着点头,“全班都参与,书法、绘画、手抄报都行,三天后交作品,不凡负责统筹排版,放学后留几个同学一起动手。”
接下来的三天,教室后排的空桌上渐渐堆起了作品。木生交了幅水墨画,画的是责任田的锄头,锄柄上还歪歪扭扭写着“劳动最光荣”;叶碧芬的钢笔字写得娟秀,抄了首《国庆节》的儿歌;李冰画了**,虽然城楼画得有点歪,但红旗涂得鲜红;观丰林的手抄报上贴满了金黄的稻穗标本,说是他爷爷种的新稻子。叶不凡翻着这些作品,心里像揣了串甜葡萄,沉甸甸的都是暖意。
周三放学后,叶不凡把柔柔、月英、碧芬、木生、叶宋叫到教室后排。夕阳透过窗户斜斜照进来,在黑板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叶不凡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草稿:“咱们分四个板块,左上贴同学们的书画作品,右上留块空白我写古诗,左下给柔柔画秋收图,右下抄国庆知识,中间用彩带和五角星串起来,主题就叫‘金秋颂国庆’,咋样?”
“我觉得秋收图旁边可以加圈麦穗边框。”柔柔抱着颜料盒蹲在黑板前,手指点着左下的位置,夕阳照在她发梢,镀了层金边。她今天穿了件浅绿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细白的手腕。
月英拿着直尺量黑板:“右上的古诗得留宽点,不凡的字笔锋长,太挤了不好看。我来画边框吧,用红色粉笔勾边,显得喜庆。”她说着往叶不凡身边凑了凑,手里的直尺不小心碰到他的胳膊,她脸一红,赶紧移开了手。
碧芬已经开始往左上贴作品,木生和叶宋搬来课桌当梯子,叶不凡站上去用粉笔打底稿。刚写了“金秋颂国庆”五个大字,就见柔柔举着抹布走过来:“班长,你脸上沾了粉笔灰。”她踮起脚尖,轻轻用抹布擦叶不凡右脸颊,指尖碰到皮肤时,他像被田埂上的阳光烫了一下,心跳突然快了半拍。
“我这有干净的手帕。”月英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块蓝格子手帕递过来,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抹布上有颜料,别蹭到衣服上了。”她站在柔柔旁边,两人身高差不多,都仰着头看叶不凡,夕阳把她们的影子叠在黑板上,像两株挨得很近的稻穗。
柔柔没接手帕,把抹布往水里涮了涮:“没事,擦轻点就不蹭颜料了。”她边说边往叶不凡肩上看,“班长,你衬衫上也沾了点白灰,我帮你拍掉。”她的手掌轻轻落在他肩上,拍了两下,动作轻得像风吹麦浪。月英低下头,默默拿起红色粉笔勾边框,粉笔在黑板上“沙沙”响,比平时用力了些。
叶不凡赶紧从课桌上跳下来:“先排版,大家分工干。柔柔你先画秋收图草稿,月英负责量尺寸画边框,碧芬继续贴作品,木生和叶宋帮着递工具。”叶不凡捡起粉笔,假装研究排版,耳朵却有点发烫——刚才柔柔的指尖和月英递手帕的样子,像两颗小石子投进心里,漾起圈圈涟漪。
柔柔蹲在左下角落画草稿,她先用铅笔勾轮廓:远处是金黄的稻田,收割机在田里移动,近处是堆成小山的谷穗,几个戴红领巾的同学在拾稻穗。她画到谷穗时皱起眉:“麦穗的影子咋画才像真的?”叶不凡走过去蹲在她身边,指着黑板上的稻穗:“你看夕阳从西边照过来,影子该往东边斜,穗子尖的影子短点,杆儿的影子长点,就像咱们责任田的稻子,傍晚影子都拖得老长。”
叶不凡拿起粉笔,在她画的稻穗下轻轻补了几笔斜影,手指离她的铅笔尖很近,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肥皂香。柔柔的脸比平时红,下笔时手微微抖了下,穗子画得更饱满了:“这样果然像多了!班长你连画画都懂?”
“不凡还懂书法呢。”月英突然从右边走过来,手里拿着叶不凡写废的草稿纸,“你看他写的‘国’字,最后一横收笔有力,像咱们种的红薯藤,扎根扎得稳。”她把草稿纸递给柔柔,“你画画时配色可以艳点,和这字的力道配起来才好看。”她说着往叶不凡这边靠了靠,胳膊肘不小心碰到柔柔的胳膊,两人同时“呀”了一声,又都赶紧说“没事”,相视一笑,眼里的小疙瘩像被风吹散了。
柔柔往颜料盘里挤了点金黄颜料:“月英说得对,我调点橙黄画夕阳,这样影子更明显。”她拿起画笔蘸颜料,突然对月英说:“你画的边框拐角太尖了,用圆头粉笔磨一下,显得柔和点。”月英愣了下,拿起圆头粉笔擦了擦拐角:“你不说我还没注意,这样确实好看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