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秋天,田埂上的风带了凉意,这天早上,上完上午课,李老师布置下午劳动课大家去拾稻穗,要带袋子过来。下午,李新老师走进教室时,手里没拿课本,却拎着个竹筐,筐沿系着红布条,像村里装谷粒的小箩筐。"今天劳动课,咱们去村西头的稻田拾稻穗!"他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秋收时机器收过一遍,田埂上总会落下些谷穗,拾回来既能喂牲口,也能让大家体验体验'粒粒皆辛苦'。"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像晒谷场分谷时突然掀了麻袋口。叶碧芬一下子蹦起来,辫子上的红头绳晃得像火苗:"拾稻穗!我最会拾稻穗了!"后面的李什拍着桌子:"我爹说拾回来的谷穗能碾出新米,煮粥可香了!"李水玉悄悄拽了拽叶不凡的袖子:"不凡,你拾稻穗厉害吗?我娘说你们村孩子从小就会拾。"叶不凡点点头,心里有点小得意——拾稻穗可是叶不凡的强项,每年秋收后,叶不凡都能帮爷爷拾满好几麻袋。
李老师让大家按座位分组,叶不凡和李文、李水玉、李冰一组,叶碧芬、李燕青、叶木生、李什一组,叶月英带着李启梅、李启胜他们组。"每组一个竹筐,比赛看哪个组拾得多!"他举起竹筐晃了晃,"但记住,要拾饱满的谷穗,空壳不要,也别踩坏田埂,就像在自家田里干活一样仔细。"
出发前,叶碧芬从书包里掏出个小布袋:"我娘给我缝的拾穗袋,装谷穗可方便了!"袋子是用碎花布缝的,边角绣着小小的稻穗图案,跟她书包上的一样可爱。李文背着个竹篓,是他哥用竹子编的,篓眼细密,装谷穗不会漏。叶不凡则带了爷爷给的小镰刀,刀头磨得亮亮的,拾到长在稻茬上的谷穗,轻轻一割就下来,比用手掰省力。
走出校门,风里的稻香更浓了。村西头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收割后的稻茬齐刷刷立在田里,像排好队的小士兵。阳光洒在田埂上,把泥土晒得暖烘烘的,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在晒透的谷糠上。远处有几个农户在翻地,看到大家,远远挥挥手,草帽在阳光下闪着光。
"开始吧!"李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立刻散开,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鸡,扑棱棱钻进田埂。叶不凡和李文沿着田埂慢慢走,眼睛盯着地面,像寻找丢失的珍珠。刚走几步,叶不凡就发现一丛谷穗藏在稻茬下,金黄的穗子低着头,谷粒饱满得快要胀开。"这里有!"叶不凡蹲下身,用镰刀轻轻割下,谷粒"簌簌"落在手心里,凉丝丝的,带着阳光的暖意。
李文看得眼睛发亮:"不凡,你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我咋啥也没看见?"他挠着头,盯着地面左看右看,像在找掉在地上的铅笔。叶不凡指着稻茬密集的地方:"机器收稻时,稻穗容易被稻茬挂住,你看这些长得高的稻茬旁边,准有落下的谷穗。"叶不凡给他示范着,"还有田埂边的草窠里,风会把谷穗吹到那儿。"
李文学着叶不凡的样子,弯着腰在草窠里扒拉,果然找到一小把谷穗,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找到了!不凡你真厉害!"他小心翼翼地把谷穗放进竹篓,动作轻得像怕碰碎谷粒,"我娘总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才算明白,这点谷穗拾起来真不容易。"
前面的李水玉和李冰也拾得认真。李水玉的麻花辫垂在胸前,随着弯腰的动作轻轻晃,她拾谷穗时不用手拽,而是用指甲掐住穗柄,轻轻一拧就下来,谷粒一颗都不掉。"我娘教我的,这样不会把谷粒捏碎。"她举起手里的谷穗给叶不凡看,穗子上的谷粒颗颗饱满,像串小珍珠,"你看这谷粒,多匀实,碾成米肯定好看。"李冰则专捡田埂拐角的地方,她眼睛尖,总能发现藏在石头缝里的谷穗,捡起来后还会吹吹上面的土,像在擦课本上的灰尘。
大家组慢慢拉开了距离,竹篓里的谷穗渐渐堆起来,像座小小的金山。李文一边拾一边数谷粒:"这穗有三十粒,那穗有二十粒……加到一起能煮一碗粥了!"李冰笑着说:"等拾够了,咱们让李老师煮给大家尝,就像分谷时先尝尝新米。"李水玉点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带了红糖,加到粥里会更甜。"
不远处的叶碧芬他们组闹哄哄的。叶碧芬像只小蚂蚱,在田埂上蹦来蹦去,看到谷穗就扑过去,有时候跑得太急,差点踩到稻茬,被叶木生一把拉住:"慢点!别摔了,谷粒会撒的!"李什则跟在后面捡漏,专捡碧芬没注意到的小穗子,嘴里还念叨:"你这是走马观花,得像寻宝一样仔细。"李燕青最细心,她蹲在地上,连散落在泥土里的谷粒都一颗颗捡起来,放进随身带的小布袋:"一粒谷也是粮食,不能浪费。"
叶月英那组最有秩序。月英姐让大家排着队往前走,一人负责一垄,谁也不抢谁的地盘。李启梅虽然动作慢,但拾得干净,每根谷穗都捋掉了碎叶;李启胜则像只小猎狗,跑得飞快,老远看到谷穗就喊:"姐!这里有大的!"月英姐跟在后面,把大家拾的谷穗整理好,捆成小把放进筐里,像在田里插稻秧一样整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