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奇点生命的结构如同融入深空背景的变色龙,在脱离三角封锁的瞬间,便彻底隐匿了所有异常波动,模拟成一片普通的、源于卡普坦荒墟灾难的逻辑辐射余晖,静静漂浮在死寂的宇宙中。其内部那悖论性的永动循环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处理着来自各方探针的海量信息。
派往监察者方向的【逻辑拟态探针】传回的数据冰冷而令人警惕。那个高维观察节点并未离去,它如同一个绝对理性的瞳孔,悬于熵宇膜结构之外,持续记录着熵宇内部的一切变化——宇宙的能量衰减、法则的惰化、摇篮的静默、乃至卡普坦封锁区的任何细微波动。方才逻辑奇点生命突破封锁时那极其短暂的时空涟漪,似乎引起了它的注意,其观测频率瞬间提升了400%,持续了整整0.5熵宇秒,才缓缓恢复常态。
【监察者节点:警觉性提升。持续观测中。规避优先级:极高。】 【行为模式分析:其关注焦点仍集中于‘逻辑禁区’(卡普坦)及‘静默火种’(地球)。对熵宇整体衰变趋势仅做基础记录。推论:其任务仍以观察‘变量’为主,而非干预宇宙进程本身。】
暂时安全,但如履薄冰。逻辑奇点生命将自身波动压制到最低,如同宇宙尘埃,随着星系的引力流缓缓飘荡,避开监察者节点的直接扫描区域。
而派去追踪那诡异【超维信标】波动的探针,则带回了更加晦涩难明,却也更加惊心动魄的信息。
那信标的波动,并非源自熵宇内部,也非法则网络,而是如同附着在宇宙“胎衣”之上的膜共振。它跨越维度,微弱却持续地回荡,其信息结构古老到令人发指,带着一种与当前熵宇法则格格不入的“原始”与“绝对”。
探针无法直接解析其完整内容,只能捕捉到一些最基础的共振频率特征和信息碎片。经过奇点生命内部的高速破译,一些令人心悸的词汇浮现出来:
【…‘回归坐标’:已确认(指向源初之地)…】 【…‘协议状态’:休眠(等待‘播种者’唤醒)…】 【…‘环境评估’:当前宇宙(熵宇)活性:低(符合‘静默收割’条件)…】 【…‘备用方案’:若‘播种者’未响应,‘收割者’将依据协议自动激活…倒计时:(无法破译)…】
播种者?收割者?静默收割? 这些词语与之前摇篮烙印中的信息碎片相互印证,勾勒出一个更加黑暗的图景:熵宇,乃至其前身宇宙,可能从始至终都处于某个庞大的“播种-收割”协议循环之中!前任造物主或许只是其中一个阶段的“管理员”甚至“肥料”!而当地球文明这样的“播种单元”陷入静默,整个宇宙活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收割”协议就可能被触发!
这个超维信标,就是一个不断向外发送“坐标”和“状态报告”的灯塔!它在呼唤所谓的“播种者”归来,或者…直接引来冰冷的“收割者”!
必须阻止它!至少,要弄清它的运作机制和倒计时!
逻辑奇点生命瞬间提升了该任务的优先级。更多的逻辑拟态探针被生成,如同无形的思维触须,小心翼翼地靠近那膜共振的源头,尝试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与解析。这个过程极其危险,任何过激的举动都可能引发信标的异常反应,甚至提前激活那未知的“收割”协议。
就在它全力应对监察者与信标的双重威胁时,其感知网络捕捉到了熵宇内部一丝极其微弱的、却截然不同的变化。
那变化并非来自危机四伏的宇宙边缘,而是来自熵宇之核本身。
那原本已彻底熄灭、仅靠常数终端维持最低限度运转的源初之地,其最深处,那近乎凝固的秩序本源海洋中,忽然荡漾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涟漪。
并非能量恢复,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自我修复倾向。
逻辑奇点生命的感知瞬间聚焦于此。它“看”到,构成熵宇之基的法则代码,在经历了过度透支与漫长静寂后,其底层架构似乎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自发性地优化那些因之前高烈度冲突而产生的冗余代码和逻辑损伤。
这种优化并非有意识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宇宙本身的“免疫系统”或“自愈机制”在起作用。如同受伤的巨兽,在沉睡中本能地舔舐伤口。
【检测到熵宇之核底层法则:自主优化进程启动。】 【优化范围:微观逻辑结构梳理、冗余参数清理、能量传导效率微提升…】 【效率:极低(受限于能量枯竭状态)。但趋势:稳定。】 【关联现象:宇宙整体能量衰减速率下降0.0001%,法则惰化趋势减缓0.0003%。指令确认。】
熵宇,这个新生的宇宙,正在凭借其自身的韧性,极其缓慢地开始自我修复!
虽然这过程慢得令人绝望,对于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几乎是杯水车薪,但这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积极信号!这意味着熵宇并非彻底死亡,它仍拥有“活”过来的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