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合上最后一卷册页,指尖压住“平叛要录”四字,尚未起身,门外已有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内侍低声道:“圣人请夫人往政事堂东阁议事。”
苏婉在廊下已候了片刻。她未着华服,只穿一件素青长裙,外披厚缎披风,手中捧着一叠纸册,边角磨得微卷。她将册子交与内侍转呈,径直步入阁中。
李震正翻看户部送来的粮运单据,眉头未展。见她进来,抬手示意落座。
“方才瑶儿封了战事记录。”苏婉开口,“仗打完了,该轮到活人过日子了。”
李震放下笔:“你说的是重建?”
“是。”她从袖中取出一份《灾损实录》,封面无题,内页却密密麻麻列着数字,“青阳、临渭、云州三地最重,房屋倒塌逾七成,田亩荒芜者十之六七。伤患登记在册的有八千三百余人,其中三百余断骨未接,二百多染了风寒热症。若再拖两个月,等春汛一起,怕是要出大疫。”
工部尚书周文远坐在下首,轻咳一声:“夫人所言极是。可眼下军费未清,兵甲修造尚缺铜铁,仓廪又调拨了三成去北境驻防……重建之事,恐怕得等到开春。”
苏婉没看他,只转向李震:“你知道我这些天去了多少医馆?二十七处。每一处都有人蹲在门口啃树皮。有个老农抱着孙子来求药,孩子高烧不退,他跪在雪地里磕头,额头撞出血也不肯走。我不是吓你,若我们不动,不出一个月,那些塌了屋的人就会拆庙宇、刨坟木来烧火取暖。”
李震沉默。
她继续道:“我查过‘乾坤万象匣’里的库存——抗寒麦种还有十二万斤,够播三州;铁锹、镐头这类工具,每日能产三百件,足够五千人同时开工。粮食方面,洛阳仓现储米十八万石,调出三千石不会动摇根本。关键是,要用起来。”
周文远皱眉:“动用国储需经三司会签,且工程浩大,地方官未必配合。”
“那就设一个专司督办。”苏婉语气平稳,“名字不必花哨,就叫‘重建督办司’。直属中书省,绕过层层报批。我亲自领事,每月巡两州,直达御前奏报。”
李震终于抬头:“你要亲去?”
“我不去,谁信这是朝廷真要做的事?”她说,“第一批队伍今晚就得出发。青阳、临渭两地已有饥民聚在城郊,若明日还看不到粮车和工匠,难保不会有人带头抢粮。”
周文远仍犹豫:“可工程款项如何监管?万一地方虚报灾情,多领物资……”
“用瑶儿的情报网。”她打断,“每一批粮、每一车料,都记入账册,由沿途驿站签押传递。锦衣卫可暗访抽查,百姓也能举报。我在通衢要道张贴《安民六条》,明写发放标准、工期安排、免役政策,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不是做样子。”
李震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已有了决断:“你向来心细,这事交你,我放心。”
他提笔写下一道手令,盖上私印,递给身旁内侍:“即刻拟旨,设重建督办司,暂由苏氏总领,调度工部、户部、太医院三方协力,凡阻挠者,以误国论。”
周文远见状,只得拱手应下。
苏婉当即唤进三位工部主事,摊开舆图,依灾情划出三级区域。急援区为青阳、临渭、云州,优先派医疗队携药入村,随行配发种子与工具;稳控区包括襄陵、河阳等五县,重开市集,修复学塾,恢复民间交易;观察区则派驻巡查吏,防流民聚集生乱。
“明日辰时前,我要看到首批工匠名册。”她对主事道,“五百民夫今夜集结,随粮车同发。每人日领糙米一升、盐半两,另加布币十枚,可在沿途换取柴薪衣物。完工满三十日者,家中男丁免徭役一年。”
一名主事低声问:“若有人冒名顶替?”
“每队设登记簿,按指模画押,三日一核。发现作假,全队停发。”她答得干脆,“宁可慢些,也不能让真正受灾的人空手而归。”
李震听着,缓缓点头。
议至午时,诸事初定。苏婉起身告退,回府收拾行装。
半个时辰后,宫门前已备好一辆双辕马车,车厢漆色未新,但轮轴坚固,两侧各挂一只竹筐,里面码着药包与账本。车前站着两名随行医官和一名工部小吏,正清点随身物品。
她登上车辕,回头望了一眼宫门。
内侍快步奔出, handed a sealed scroll——是李震刚刚批下的第一批调粮令。她接过,塞入怀中贴身存放。
“走吧。”她说。
车轮碾过石阶,缓缓启动。
刚出宫巷,迎面便有一骑飞驰而来。马上之人滚落下地,抱拳喘息:“启禀夫人!临渭急报——昨夜西城门下聚集饥民三百,砸开富户粮仓,抢走谷物百余石,守军不敢阻拦!”
苏婉掀开车帘,声音未颤:“把《安民六条》抄二十份,加急送往临渭各门,张贴于城楼之下。再传话给县令:明日午时前,若未开设粥棚,我到之时,便是他去职之日。”
那人领命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她坐回车内,手指抚过怀中那封调令的边角。
车轮滚滚,朝着城外官道驶去。
前方雾气未散,路面冻土坚硬如铁。
喜欢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