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从碎裂的窗缝钻入,吹得烛火偏斜。李震站在案前,指尖还压在地图上的雁门关位置,目光未移。苏婉已背好药箱,正要出门,却被门外急促的脚步声拦住。
一名亲卫推门而入,单膝跪地:“李将军西行已过西岭哨口,暗线三批人马尽数出发,最远一队距黑河不足百里。”
李震点头,仍未说话。李瑶翻着手中的调度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李毅立于门侧,手按刀柄,眉头微锁。
“父亲。”李瑶忽然抬头,“我刚收到城防司急报,西岭道伏兵截住一个北来商人,自称是漠南商队管事,身上搜出一封密封羊皮信,说是要送往南方。”
李震终于转身:“信呢?”
“就在这。”李毅从怀中取出一块油布包裹的卷状物,递上前去。羊皮卷边缘沾着暗红污迹,火漆印完整,印纹似镇北王旧部所用。
李震接过,轻轻展开。信上字迹潦草却有力,内容直指蛮族三万骑兵将南下,与平西王八千私兵会师雁门,共取幽州。落款处赫然写着“铁木真亲启”,日期为昨日。
“若属实,我们来不及调兵。”苏婉走近看了一眼,声音低沉。
“可这封信来得太巧。”李瑶伸手接过,凑近烛光细看纸面,“父亲刚下令增援雁门,密使就撞进网里?敌人不会这么蠢。”
李毅冷声道:“我已经亲自审过那人。他口音混杂,南腔北调,指甲缝里有墨渍,明显是临时学写草原文字。而且——”他顿了顿,“他说自己是从狼脊谷突围而出,可那条路半月前就被雪崩封死了,没人能活着穿过去。”
李震盯着信纸,缓缓道:“继续查。”
李瑶已取出随身携带的情报簿,快速翻页比对。“近三个月所有截获的蛮族文书,用的都是牛皮或桦树皮,这种竹浆纸只在南方官坊生产,专供州府文书使用。”她抬眼,“这信不是从北边来的,是在城里写的。”
屋内一时静默。
苏婉忽然伸手,从袖中取出一根细银针,在信纸边缘轻轻刮了一下。她将针尖凑近烛火,映出一层灰白粉末。
“这是牛痘痂屑。”她语气平静,“而且是新鲜的,带菌体活性。我刚检测过,残留的是病患排泄物干燥后的痕迹。”
众人神色一变。
“草原春疫正盛,染病者高热溃烂,根本撑不了长途跋涉。”苏婉收起银针,“更别说穿越三道关卡、避开巡骑,还能保持清醒送信。这人在说谎。”
“所以这不是密信,是饵。”李震终于开口,“有人想让我们相信蛮族和平西王联手,逼我们把主力调往北方。”
“然后南方空虚。”李瑶接道,“平西王顺势起兵,夺取中枢。”
李毅冷笑:“手段老套,但若我们慌了神,照样中计。”
“问题是谁在背后放这封信?”李瑶追问,“伪造者必须知道我们今日议事的内容,才能精准投递这样的情报。”
李震沉默片刻,转向李毅:“那个商人现在何处?”
“地牢三号室,手脚俱缚,守卫严密。我没动刑,等您定夺。”
“带我去。”
一行人穿过回廊,脚步踏在石板上发出沉闷回响。地牢入口守着两名黑衣卫,见李震到来,立即拉开铁门。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草药与铁锈混合的味道。
囚室内点着一盏油灯,昏黄光照在角落的男子脸上。他披着破旧毛氅,头发凌乱,手腕被麻绳勒出深痕,但眼神清明,毫无惧色。
“你是谁?”李震问。
男子抬头,嘴角扯出一丝笑:“我是漠南商队管事,奉命送信南下,途中遭伏,与随从失散。”
“你从哪来?”
“狼脊谷。”
“走哪条路?”
“经赤泉坡,绕风吼峡。”
李瑶突然插话:“赤泉坡三日前才解冻,泥沼未干,马匹陷进去拔不出腿。你一个人,怎么过的?”
男子不答,只是低头。
李毅上前一步,猛地掀开他的衣领。颈侧有一道陈年刀疤,呈弯月形。
“这是‘影狼’的标记。”李毅沉声,“十年前在北境失踪的蛮族细作,专门负责伪造文书、离间敌国。此人名叫兀剌,铁木真亲信。”
李震眼神一凛:“果然是他。”
“你们抓不到证据。”兀剌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信是真的,盟约已成。你们若不信,等大军压境时,就晚了。”
“你错了。”苏婉走上前,从药囊取出一个小瓷瓶,“你犯了个致命错误——用了南方纸,又沾了牛痘痂。而真正的前线信使,绝不会接触病源。军中医官严禁靠近疫区,这是常识。”
兀剌瞳孔微缩。
“你在幽州城内接头,写下这封信,再让人把你‘押送’出城,制造被截获的假象。”李瑶补充,“目的就是让我们看到它,相信它。”
“可惜。”李震缓缓道,“你不知道我们有个医者懂病理,有个谋士懂纸墨,还有个暗探认得你的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