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四年(公元181年)
这一年春天,正月的时候,朝廷新设了騤骥厩丞这个官职,专门负责接收各个郡国征调上来的马匹。一些有权有势的豪门大族趁机垄断马匹交易,一匹马的价格竟然被炒到了二百万钱。
到了夏天,四月庚子日,皇帝下令赦免天下罪犯。
交趾地区的乌浒蛮人长期作乱,当地的官员根本管不住。交趾人梁龙等人又发动叛乱,攻打并占领了不少郡县。皇帝于是下诏,任命兰陵县县令、会稽人朱俊为交趾刺史。朱俊到任后,迅速出击,斩杀了梁龙,有几万人投降,短短一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因为这次立功,朱俊被封为都亭侯,后来又被调回京城担任谏议大夫。
六月庚辰日,天空下起了冰雹,冰雹的大小和鸡蛋差不多。
秋天,九月庚寅初一,发生了日食。
在这个月,太尉刘宽被免职,卫尉许彧被任命为太尉。
闰月辛酉日,北宫东掖庭的永巷署发生火灾。
司徒杨赐也被罢免了官职。
到了冬天,十月,太常陈耽被任命为司徒。
鲜卑族侵犯幽州和并州。当时鲜卑的首领檀石槐去世,他的儿子和连继位。和连的能力远不如父亲,还又贪婪又好色。后来他出兵攻打北地,被北地人射杀。和连的儿子骞曼年纪还小,于是他哥哥的儿子魁头被拥立为首领。等骞曼长大后,就和魁头争夺首领之位,鲜卑族的势力也因此四分五裂。魁头死后,他的弟弟步度根成为新首领。
这一年,皇帝在后宫里搞了个“商业街”,让宫女们假装做生意,相互之间还会发生偷东西、打架的事情。皇帝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和宫女们一起喝酒玩乐。他还在西园给狗戴上进贤冠,系上印绶。更离谱的是,皇帝还亲自驾着四匹驴子拉的车,在宫里跑来跑去。京城的人纷纷效仿,驴子的价格一下子涨得和马一样贵。皇帝还喜欢给自己攒私房钱,让各地进贡珍宝。每次郡国进贡,都要先给宫中的中署一笔“导行费”。中常侍吕强上书劝谏说:“天下的财物,都是天地生成,归陛下所有,哪有什么公家和私家之分!现在中尚方搜刮各郡的珍宝,中御府堆积天下的丝绸,西园占用大司农的库存,中厩聚集太仆的马匹;而且各地进贡时,还要交‘导行费’,征收的名目繁多,百姓困苦不堪,收上来的钱大部分都被贪官污吏克扣了。还有那些谄媚的臣子,为了讨好陛下,想尽办法进献私人财物,这种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后患无穷。按照旧例,官员选举由三公负责,尚书只是负责接收奏章;被选拔的官员要考核政绩,如果没有成绩,就交给尚书弹劾,再由廷尉审查真假,最后进行处罚。所以三公在选拔官员时,会和下属仔细商议,考察候选人的品行和能力,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官员不称职。现在却只让尚书负责,有时候皇帝直接下诏任命官员,这样一来,三公不用承担选拔失误的责任,尚书也不用受罚,没有赏罚,谁还愿意认真做事呢?”可惜这份奏章递上去后,皇帝根本没当回事。
何皇后生性善妒,后宫的王美人生下皇子刘协后,何皇后竟然用毒药把王美人害死了。皇帝得知后勃然大怒,想要废掉何皇后;好在一群宦官极力求情,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长秋、华容侯曹节去世,中常侍赵忠接替他担任大长秋。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
春天,正月辛未日,皇帝再次赦免天下。
皇帝下诏,让公卿大臣根据百姓的舆论,检举那些祸害百姓的刺史和二千石官员。太尉许彧、司空张济为了讨好宦官,收了不少贿赂。对于宦官的子弟和门客,哪怕他们贪污**得厉害,也不敢过问;反而胡乱检举了二十六位边远小郡里清正廉洁、有政绩的官员。这些官员的下属和百姓纷纷到京城喊冤。司徒陈耽上书说:“公卿们检举的人,大多是出于私心,这简直是放走坏鸟,囚禁凤凰。”皇帝因此责备了许彧和张济,那些因为百姓舆论被检举的官员,都被任命为议郎。
二月,发生了大规模瘟疫。
三月,司徒陈耽被免职。
夏天,四月,出现旱灾。
太常袁隗被任命为司徒。
五月庚申日,永乐宫发生火灾。
秋天,七月,太微星附近出现彗星。
板楯蛮人在巴郡作乱,朝廷连年派兵征讨,都没能平定。皇帝打算大规模出兵,就问益州派到京城汇报情况的程包该怎么办。程包回答说:“板楯的七个姓氏,从秦朝时就为国家立功,所以朝廷免除了他们的赋税。这些人非常勇猛,擅长打仗。当年永初年间,羌人进犯汉川,郡县都被破坏了,多亏板楯人救援,才把羌人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羌人都把他们称为神兵,还互相告诫不要再往南侵犯。建和二年,羌人又大规模入侵,也是靠板楯人连续击败他们。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也是依靠板楯人取得胜利。最近益州郡发生叛乱,太守李飙也是用板楯人平定了叛乱。他们立了这么多功劳,本来就没有反叛的心思。只是地方官吏征收的赋税太重,百姓被当作奴隶一样打骂,有的人为了交税,只能卖儿卖女,甚至自杀。就算他们到州郡衙门喊冤,官员们也不管。想去京城告状,又路途遥远,根本没办法让陛下知道。他们含冤受屈,只能呼天抢地,却无处申诉。所以才聚在一起叛乱,并不是有人想谋反篡位。现在只要选个能干的太守,好好治理,不用打仗,他们自然就会安定下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曹谦为太守,曹谦带着诏书去赦免板楯蛮人,他们很快就都投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