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丙戌年):
? 四月:庚辰日,朝廷下令让各郡、封国举荐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到太学学习。从大将军往下,官员们都要送自己的儿子去太学读书。等学习期满进行考试,根据成绩授予不同官职。同时,俸禄千石、六百石的官员,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这四府的属官,五官署、左署、右署的郎官,还有四姓外戚家的子弟,要是有能先通晓经典的,也让他们按照自家传承的学术流派学习。成绩优秀的,要把名字登记上报,之后会按顺序给予奖赏提拔。从这以后,来太学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多达三万多人 。
? 五月:庚寅日,朝廷把乐安王刘鸿改封为渤海王。这个时候还发生了海水泛滥的灾害,不少百姓的房屋都被淹没了。
? 六月:丁巳日,皇帝大赦天下。
汉质帝从小就很聪明,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他看着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听到后,对质帝恨之入骨。闰月甲申日,梁冀让身边的人在煮饼里下毒,送给质帝吃。质帝吃了之后感觉非常难受,赶紧让人把太尉李固召来。李固到了跟前,问质帝是怎么生病的,质帝还能说话,就说:“吃了煮饼,现在肚子闷得慌,喝点水或许还能活。”当时梁冀也在旁边,他说:“喝了水恐怕会吐,不能喝。”话刚说完,质帝就死了。李固趴在质帝的尸体上痛哭,还提议要查办给质帝看病的医生。梁冀担心下毒的事情败露,对李固更加忌恨。
在商量立谁当新皇帝的时候,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说:“天下太不幸了,短短几年,皇位继承人就断了三次。现在要立皇帝,这可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我们知道太后很操心,将军也在费神,肯定会仔细挑选合适的人,让新皇帝圣明贤德。不过我们心里还有些想法。往远了说,以前选立皇帝都有旧规矩;往近了看,咱们国家之前选皇帝的事,也都是广泛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让大家一起商量,这样才能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传》里说:‘把天下交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找到合适的君主却很难。’以前昌邑王被立为皇帝,结果越来越昏庸混乱,霍光又忧愁又愧疚,后悔得不行。要不是霍光忠诚勇敢,田延年奋起相助,汉朝的江山差点就没了。选立皇帝这事责任重大,一定要慎重考虑啊!所有的事情里,就这件事最重要,国家的兴衰,就看这一次决定了。”
梁冀收到信后,召集三公、中二千石的官员和列侯,一起讨论立谁当皇帝。李固、胡广、赵戒还有大鸿胪杜乔都觉得清河王刘蒜品德高尚,名声很好,而且在皇族里地位尊贵、关系亲近,应该立他为新皇帝,很多大臣也都支持这个想法。但是中常侍曹腾曾经去拜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太礼貌,宦官们因此讨厌刘蒜。当初,平原王刘翼被贬回河间后,他父亲请求把蠡吾县分出来封给刘翼做侯国,顺帝同意了。刘翼死后,他儿子刘志继承了爵位。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志,就把刘志征召到夏门亭。正好质帝去世,梁冀就想立刘志当皇帝。大家意见不一样,梁冀很不高兴,又没办法说服别人。曹腾等人听说后,连夜去劝说梁冀:“将军您家几代人都和皇室有姻亲关系,在朝廷里处理各种大事,家里宾客往来,难免有一些过分的行为。清河王刘蒜为人严厉,如果真的立他为帝,将军您很快就会大祸临头!不如立蠡吾侯刘志,这样还能长久保住富贵。”梁冀觉得他们说得对。
第二天,梁冀又把公卿们召集起来讨论。这次梁冀气势汹汹,说话言辞激烈。胡广、赵戒以下的官员都害怕极了,纷纷说:“一切听大将军的!”只有李固和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大声喊道:“散会!”李固还盼着大家能改变想法,又写信劝梁冀,结果梁冀更加生气。丁亥日,梁冀劝说太后,先下诏书罢免了李固的官职。戊子日,朝廷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和大将军梁冀一起处理尚书事务;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的孙子。庚寅日,梁冀拿着符节,用装饰华丽的青盖车把蠡吾侯刘志接到南宫,当天刘志就登上皇位,这就是汉桓帝,当时他才十五岁,梁太后仍然把持朝政。
七月:乙卯日,朝廷把汉质帝安葬在静陵。
大将军的属官朱穆给梁冀写信劝诫说:“明年是丁亥年,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这一年刑德之气在乾位汇聚,是《易经》里所说的‘龙战’的关键时候,阳刚之气会占上风,阴柔之气会衰落。希望将军一心为朝廷做事,抛弃个人私欲,多多招揽贤能之人,远离那些奸佞小人。给皇帝找个好老师,找那些小心谨慎、忠诚厚道、懂得礼仪的人,将军和他们一起辅佐皇帝,向圣贤学习,效法古人,这样就好像背靠南山、稳坐平原一样稳固,谁也动摇不了!议郎、大夫这些职位,本来是用来安排那些有学问、品行好的儒士的,现在很多人都不称职,九卿当中也有不适合自己职位的人,希望将军明察!”朱穆还推荐了种暠、栾巴等人,但梁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