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前8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前8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8:49

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春天正月,汉成帝前往甘泉宫,在泰畤祭祀天神,随后大赦天下。三月,他又到河东,祭祀土地神后土。

这年夏天,发生了严重的旱灾。

四月癸未这天,长乐宫的临华殿、未央宫的东司马门都遭遇火灾。六月甲午,霸陵的陵园门阙也着了火。

到了秋天七月的最后一天(辛未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冬天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因病被免去职务。

梁王刘立骄横放纵,毫无节制,甚至一天之内就犯十一次法。梁国丞相禹上奏说:“梁王对太后家族心怀不满,还说了些坏话。”相关部门调查时,又查出他和姑姑园子有不正当关系,于是上奏说:“梁王这种行为如同禽兽,应该处死。”太中大夫谷永上书给皇帝说:“我听说按照礼仪,天子会在门外设置屏风,就是不想看到外面的杂乱之事。所以帝王不会去窥探别人家中的私事,也不愿听到内室里的闲话。《春秋》也会为亲近的人隐瞒过错。现在梁王年纪还小,有点轻狂不懂事。一开始是因为他说了不好的话去调查,结果并没有真凭实据,却又去揭发他家里的私事,这和最初要查办的事情根本不相关。梁王也不承认这些指控,如果强行给他定罪,用一些难以说清的事情,只听一面之词就断案,对国家治理没有好处。把宗室成员污蔑成有**恶行的人,还宣扬到天下,这不是为皇族隐瞒过错、增添朝廷荣耀、彰显圣德教化的做法。我觉得梁王年轻,而他父亲的姐妹年纪大,年龄相差很大;梁国很富有,完全可以用重金聘娶美女,没必要做这种事;他父亲的姐妹也会觉得羞耻。调查的人本来是要查他说坏话的事,为什么又去揭发这种私事呢?从这三方面来看,这事不符合常理,我怀疑是有人逼迫他,他一时说错话,而官吏就抓住不放。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不如施恩不追究,这是最好的办法。既然已经调查并要治罪,就应该趁着梁王不认罪,下诏让廷尉选品德高尚、通晓事理的官吏重新仔细审查,查明真相,确定是不是误判,然后再回复下面的官吏,这样既能彰显朝廷对皇族亲疏一视同仁的恩德,也能为皇族洗刷污名,这才是治理皇族的正确做法。”皇帝听了之后,就把这件事搁置下来,不再处理。

这一年,蜀郡人何武从司隶校尉升任京兆尹。何武做官时,严格遵守法律,一心为公,任用贤能,罢黜奸恶之人。他在任时没有特别显赫的名声,但离开后常常被人们怀念。

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12年)

春天正月初一(己亥日),发生了日食。

壬戌日,王商再次担任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汉成帝前往雍城,祭祀五畤。

夏天四月丁酉日,天空没有云却响起雷声,有流星从太阳方向向东南划过,四处光芒闪烁如同下雨,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才停止。随后,皇帝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东井星座附近出现了彗星。

因为接连发生灾异现象,皇帝广泛征求群臣的意见。北地太守谷永回答说:“君王如果亲自践行道德,顺应天地规律,那么五行的征兆就会按时出现,百姓就能长寿,吉祥的征兆也会不断降临;要是违背道义肆意妄为,违背天意、损害万物,那么灾祸的征兆就会显现,怪异的现象也会接二连三地出现,饥荒也会频繁发生;要是始终不知悔改,等到坏事做尽、灾变齐全,上天就不会再发出警告,而是会选择有德行的人来取代。这是天地间不变的道理,历代君王都是如此。而且,不同朝代功德有厚有薄,国运有长有短,时代有兴盛有衰落,天道也有旺盛有低迷。陛下继承了八代先皇的功业,正处于阳数的末期,到了‘三七’的关键节点,遭遇了《无妄》卦的命运,又赶上‘百六’的灾厄,这三种灾难虽然不同,但却同时降临。从建始元年到现在,二十年间,各种灾难和异常现象频繁发生,比《春秋》记载的还要多。在宫廷内部,可能会有骄横的大臣、凶悍的姬妾,因为醉酒发狂而突然引发祸乱,就像当年陈国夏征舒杀陈灵公、齐国崔杼杀齐庄公那样的事情;在天下各地,可能会有像樊并、苏令、陈胜、项梁那样振臂一呼、起兵造反的灾祸。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也是朝廷最应该担忧的,这些年来我一直为此提心吊胆,所以提前说出来。往往是下面先有不好的苗头,然后才会在上面显现出灾异现象,能不谨慎对待吗?灾祸总是从细微之处开始,邪恶也容易在疏忽的地方滋生。希望陛下端正君臣之间的关系,不要再和那些小人混在一起饮酒作乐;严格遵循三纲五常,整治后宫的风气,抑制疏远那些骄横善妒的宠妃,亲近那些温柔和顺的女子;出行时要按照正式的礼仪,安排好护卫、清理好道路,不要再独自轻易出宫,跑到臣妾家中吃饭。只要消除了这三个隐患,宫廷内部的祸乱之路就被堵住了。而天下百姓起兵造反,往往是因为发生饥荒时官吏不加以救济,百姓生活困苦却赋税繁重,下面百姓怨声载道,上面却毫不知情。《传》里说:‘发生饥荒却不减少赋税,这叫骄纵,会招来灭亡。’近年来很多郡国遭受水灾,庄稼收成不好,正是应该减少平常赋税的时候,可有关部门却上奏请求增加赋税,这完全违背了常理,也违背了民心,是在制造怨恨、招来灾祸。我希望陛下不要批准增加赋税的奏章,进一步减少奢侈浪费的开支,广施恩泽,救济贫困百姓,鼓励百姓从事农耕和养蚕,安抚百姓的心,这样天下的动乱或许就能平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