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周纪三 (公元前320-前298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周纪三 (公元前320-前298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8:49

公元前320年,辛丑年

卫国国君把自己的封号又降了一级,从“侯”变成了“君” ,地位更低了。

公元前319年,壬寅年

秦国出兵攻打魏国,占领了鄢地。这一年,魏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魏襄王即位。孟子去拜见魏襄王,出来后对别人说:“远远看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跟他接触,也感觉不到他有什么威严。他突然问我:‘天下怎么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了就安定了。’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答:‘不喜欢杀人的君主能统一天下。’他接着问:‘那谁会拥护他呢?’我就说:‘天下人都会拥护他。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大旱,禾苗都枯萎了。这时天上突然乌云密布,下了一场大雨,禾苗就又生机勃勃了。像这样,谁能阻挡得了呢?’”

公元前318年,癸卯年

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一起出兵攻打秦国,进攻函谷关。秦军出兵迎战,五国联军被打得大败而逃。这一年,宋国国君开始自称为王。

公元前317年,甲辰年

秦国在修鱼这个地方打败了韩**队,斩杀了八万人,还在浊泽俘虏了韩国的将领申差。其他诸侯国听说后都十分惊恐。齐国的一个大夫因为和苏秦争宠,派人刺杀了苏秦。

张仪劝说魏襄王:“魏国的土地面积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过三十万。魏国四面平坦,没有高山大河作为天然屏障。为了守卫和楚国、韩国、齐国、赵国接壤的边境,光是边防哨所、堡垒的士兵就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简直就是天然的战场。诸侯们在洹水边上结盟,相互约定结为兄弟,想要靠这个来巩固关系。可是现在,就算是同一个父母生的亲兄弟,还有为了争夺钱财互相伤害的,就更别说只靠反复无常的苏秦留下的那套计谋了,肯定成不了事!大王要是不投靠秦国,秦国就会出兵攻打黄河以南,占据卷衍、酸枣,威胁卫国,夺取阳晋。这样一来,赵国和魏国的联系就断了,合纵联盟的路也走不通了。到那时,大王的国家想要不危险,根本不可能!所以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让我辞官回家吧。”魏襄王听了,就背叛了合纵盟约,还派张仪去秦国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后,又当上了丞相。这一年,鲁景公去世,他的儿子鲁平公旅继位。

公元前316年,乙巳年

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派人到秦国来求救。秦惠王想攻打蜀国,但又觉得道路艰险难走,而且韩国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时拿不定主意。司马错主张去攻打蜀国,张仪却反对说:“不如去攻打韩国。”秦惠王说:“你们说说各自的理由。”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亲近,和楚国交好,然后出兵三川,攻打新城和宜阳,直逼东周和西周的都城,把九鼎抢过来,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这样谁还敢不听我们的?这才是成就帝王大业的做法!我听说,争名声要在朝堂上,争利益要在集市中。现在三川和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堂和集市,大王不去争夺,反而去和那些偏远的戎狄之地较劲,离成就大业可就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想要国家富裕,就得扩大领土;想要军队强大,就得让百姓富足;想要称王天下,就得广施恩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帝王之业自然就来了。现在咱们秦国地少人穷,所以我觉得应该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也是戎狄的首领,国内有像夏桀、商纣时那样的混乱局面。咱们秦国去攻打它,就好比豺狼追逐羊群一样容易。拿下蜀国,既能扩大领土,又能得到财富,让百姓富裕起来,而且咱们军队不用死伤太多人,蜀国就会被征服。攻占一个国家,天下人不会说我们残暴;得到蜀国所有的财富,天下人也不会说我们贪婪。这样我们一举两得,名利双收,还能落下个禁止残暴、平息战乱的好名声。要是去攻打韩国,挟持天子,会背上恶名,还不一定能得到好处,又落下不义的名声,去攻打天下人都不希望被攻打的地方,太危险了!我来说说原因。周王室是天下诸侯的宗主,齐国是韩国的盟友。周王室知道自己保不住九鼎,韩国也知道自己守不住三川,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借助齐国、赵国的力量,再向楚国、魏国寻求帮助。他们可能会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您根本阻止不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以,攻打蜀国才是更好的选择。”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攻打蜀国。十月份就把蜀国打下来了,还把蜀王的封号降为侯,派陈庄去做蜀国的国相。蜀国归了秦国以后,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富裕,也更不把其他诸侯国放在眼里了。

苏秦死后,他的弟弟苏代、苏厉也靠游说在各诸侯国中出了名。燕国的国相子之和苏代结为了亲家,子之一直想掌控燕国的大权。苏代出使齐国回来后,燕王哙问他:“齐王能称霸天下吗?”苏代回答:“不能。”燕王问:“为什么?”苏代说:“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大臣。”于是燕王就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子之处理。有个叫鹿毛寿的人对燕王说:“人们都说尧贤明,就是因为他能把天下让给别人。现在大王要是把国家让给子之,就能和尧一样有名了。”燕王听了,真的把国家大权都交给了子之,子之的权势变得更大了。又有人对燕王说:“当年禹推荐益做继承人,却让自己的儿子启的亲信做官吏。等禹老了,觉得启不能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就把天下传给了益。可启和他的党羽却攻打益,把天下夺了过来。天下人都说禹名义上把天下传给益,实际上是让启自己夺取。现在大王说把国家交给子之,但朝廷里的官吏全是太子的人,这名义上是给子之,实际上还是太子在掌权啊。”燕王听了,就把三百石以上官职的印信都收了上来,交给子之。从此,子之面朝南坐在王位上处理国事,而燕王哙年纪大了,不再处理政务,反倒成了臣子,燕国的大小事务都由子之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