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二年丙午,也就是公元466年。
春天正月初一,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安。
初五,朝廷征召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为抚军将军,由巴陵王刘休若接替他的职位。
初六,朝廷内外实行戒严。任命司徒建安王刘休仁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车骑将军、江州刺史王玄谟为副手。刘休仁驻军南州,任命沈攸之为寻阳太守,率兵驻扎在虎槛。当时王玄谟还未出发,前锋共有十支军队,陆续到达。每天夜里各支军队都自立名号,互不统属。沈攸之对众将领说:“现在各军名号不同,要是有农夫、渔夫夜里互相呵斥,就会导致军队受惊混乱,这是失败的根源啊。请统一用一支军队的名号。”众人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邓琬宣称有祥瑞出现,假称接到路太后的玺书,率领将领僚属向晋安王刘子勋献上尊号。初七,刘子勋在寻阳即位称帝,改年号为义嘉。任命安陆王刘子绥为司徒、扬州刺史;寻阳王刘子房、临海王刘子顼都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命邓琬为尚书右仆射,张悦为吏部尚书,袁顗加授尚书左仆射;其余将领僚属及各州郡官员,都按等级授予官职、晋升爵位。
初八,任命征虏司马申令孙为徐州刺史。申令孙是申坦的儿子。在义阳设置司州,任命义阳内史庞孟虬为司州刺史。
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清河人崔道固都起兵响应寻阳。明帝向青州刺史沈文秀征兵,沈文秀派他的将领平原人刘弥之等人率兵赶赴建康。恰逢薛安都派使者邀请沈文秀,沈文秀便改令刘弥之等人响应薛安都。济阴太守申阐占据睢陵响应建康,薛安都派他的侄子直阁将军薛索儿、太原太守清河人傅灵越等人进攻睢陵。申阐是申令孙的弟弟。薛安都的女婿裴祖隆驻守下邳,刘弥之到下邳后,却率领自己的部下响应建康,袭击裴祖隆。裴祖隆战败,和征北参军垣崇祖逃奔彭城。垣崇祖是垣护之的侄子。刘弥之的族人北海太守刘怀恭、侄子刘善明都起兵响应刘弥之,薛索儿得知后,放弃睢陵,领兵攻击刘弥之。刘弥之战败,逃到北海据守。申令孙进占淮阳,向薛索儿请求投降。庞孟虬也不接受朝廷命令,起兵响应寻阳。
明帝征召寻阳王长史、代理会稽郡事孔觊为太子詹事,由平西司马庾业接替他;又派都水使者孔璪到东方慰劳。孔璪劝孔觊说:“建康兵力虚弱,不如占据五郡来响应袁顗、邓琬。”孔觊于是发兵,急送檄文拥护寻阳。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都占据本郡响应孔觊。明帝又任命庾业接替刘延熙为义兴太守,庾业到长塘湖后,就和刘延熙会合。
益州刺史萧惠开,得知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召集将领僚属对他们说:“湘东王是太祖的嫡孙;晋安王是世祖的庶子;从继承皇位来说,两人都有可能。但景和帝(刘子业)虽然昏庸,本是世祖的后代;他不能胜任国家重任,后面还有很多继承人。我受世祖的恩宠,应当拥戴九江王(刘子勋)。”于是派巴郡太守费欣寿率领五千人东下。就这样,湘州行事何慧文、广州刺史袁昙远、梁州刺史柳元怙、山阳太守程天祚都归附了刘子勋。柳元怙是柳元景的堂兄。
这一年,各地的贡品赋税都送往寻阳,朝廷所保住的,只有丹阳、淮南等几个郡,这中间的各县有的还响应刘子勋。东方的叛军已到永世,宫廷和台省都很危险恐惧。明帝召集大臣商议成败。蔡兴宗说:“现在天下都反叛,人人有二心。应该用安定来镇抚,以最大的诚信对待他人。反叛者的亲戚分布在宫廷和台省,如果用法律制裁他们,就会立刻导致土崩瓦解,应该明确罪责不牵连他人的道理。人心安定后,人们就有了作战的决心,朝廷的军队精锐勇敢,武器铠甲锋利坚固,对付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实力相差悬殊。希望陛下不要担忧。”明帝认为他说得对。
建武司马刘顺劝豫州刺史殷琰响应寻阳,殷琰因为家在建康,没有答应。右卫将军柳光世从宫中逃出投奔彭城,路过寿阳时,说建康一定守不住。殷琰相信了他的话,而且自己一向没有亲信部队,被地方豪强前右军参军杜叔宝等人控制,不得已顺从了他们。殷琰任命杜叔宝为长史,内外军事都由杜叔宝专断。明帝对蔡兴宗说:“各处还没平定,殷琰又叛变了;近来人心怎么样?事情能成功吗?”蔡兴宗说:“叛逆和顺从,我无法分辨。现在商旅断绝,粮食却很充足便宜,各地叛军云集,而人心却更安定。由此推测,平定叛乱是必然的。但我所担忧的,是在平定之后,就像羊祜所说的:‘平定之后,才会劳烦陛下费心啊。’”明帝说:“确实如你所说。”明帝知道殷琰归附寻阳不是本意,便更加优厚地安抚他的家人来招降他。
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在悬瓠起兵响应建康。袁顗引诱周矜的司马汝南人常珍奇捉住周矜,把他杀了,任命常珍奇代替周矜为太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