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三月,春风已吹散了残冬的寒意,户部衙门的书房内,却弥漫着一丝凝重。李逸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份厚厚的西域贸易财报,指尖划过纸上的数字,眉头渐渐拧紧。财报上的数据,既让他欣喜,又让他忧心 —— 大唐与西域的香料、玉石贸易,利润率高达 50%,去年仅长安西市的香料交易额就突破了百万贯;可与此同时,“损耗率超 30%” 的字样,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郎君,这财报有问题吗?” 管家端来一杯热茶,见李逸神色凝重,忍不住问道。
李逸抬起头,将财报摊开在桌上,指着其中一段文字:“你看,去年西域商路共有 12 支商队遭遇盗匪劫掠,丢失的香料、玉石价值超 20 万贯;还有 8 支商队被沿途小国敲诈,有的被索要‘过路费’10 贯 车,有的甚至被强行扣押货物,直到缴纳重金才放行。更严重的是,商队各自为战,遇到危险时无法相互支援,损耗率居高不下 —— 这样下去,即便利润率再高,最终落到百姓与国库手中的,也所剩无几。”
管家接过财报,仔细看了看,也忍不住叹气:“是啊,之前听西市的张掌柜说,他去年派去西域的商队,一半的货物都被吐谷浑的人抢走了,回来后差点破产。要是再这样下去,恐怕没人敢走西域商路了。”
李逸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望向西域的方向。他想起三年前恢复西域商路时的场景,那时他与苏瑶一起,在商路沿途设立民生服务站,解决了商人的住宿与补给问题,可没想到,盗匪与小国敲诈,成了新的难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李逸轻声说道,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想法 —— 组建一支 “大唐联合商队”,集中资源,统一规划,彻底解决西域商路的损耗问题。
次日清晨,李逸带着财报,先来到李父(时任户部侍郎)的府邸。李父正坐在书房内批阅公文,见李逸到来,笑着问道:“新婚不久,不在家陪苏瑶,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父亲,我有要事与您商议。” 李逸将财报递过去,语气严肃,“这是去年的西域贸易财报,损耗率超 30%,再这样下去,西域商路恐将再次荒废。我想组建‘大唐联合商队’,集中长安的商户资源,统一应对盗匪与小国敲诈,您看可行?”
李父接过财报,仔细翻阅后,眼中也露出凝重之色:“你说的没错,分散的商队确实难以应对风险。可组建联合商队,需要协调多方利益 —— 商户们是否愿意拿出资金?沿途小国是否会认可统一的缴税标准?这些都是问题。”
“我已有初步方案。” 李逸连忙说道,“首先,由您与苏伯父(苏定方,时任宰相)牵头,以朝廷的名义号召商户,增加公信力;其次,联合长安 10 家大商户,每家出资 5000 贯,共筹资金 5 万贯,用于购置装备、雇佣护卫;最后,我任商队总领,统筹路线规划与安全保障,确保商队利益最大化。”
李父点点头,眼中露出赞许:“这个方案可行。不过,还需要苏定方的支持 —— 他手握兵权,可协调西域的驻军,为商队提供必要的保护。你可先去与他商议,若他同意,我们再联名向陛下奏请。”
离开李父府邸,李逸立刻前往苏定方的宰相府。苏定方正与几位将领商议西域防务,见李逸到来,连忙暂停议事,将他请进内室。“贤婿,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 苏定方笑着问道,语气中满是对这个女婿的认可。
李逸将组建联合商队的想法与方案,详细告知苏定方,还特意提到:“苏伯父,联合商队不仅能降低商户损耗,还能加强大唐与西域的联系,为西域驻军提供更多的物资补给 —— 商队可携带粮食、药品,沿途分发给驻军,既解决了驻军的补给难题,又能提升商队的安全保障。”
苏定方闻言,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好!西域驻军的补给,一直是朝廷的难题,若能通过联合商队解决,既能节省国库开支,又能稳定西域局势。我全力支持你 —— 今日我便与你父亲联名奏请陛下,同时联系长安的大商户,召开商议大会。”
不出三日,唐太宗便批准了组建 “大唐联合商队” 的奏请,还特意下旨:“联合商队可调用西域驻军的部分兵力,用于沿途安全防护;商队的税收,可减免三成,以鼓励商户参与。”
得到朝廷的支持后,苏定方与李父召集了长安 10 家大商户,在户部衙门召开商议大会。参会的商户中,既有西市的绸缎商张掌柜、瓷器商王掌柜,也有经营茶叶、药材的大商人,他们都是西域贸易的参与者,深受损耗问题的困扰。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为组建‘大唐联合商队’一事。” 李逸站在台上,手中拿着西域贸易财报,“去年西域商路的损耗率超 30%,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若我们组建联合商队,集中资源,统一应对风险,不仅能降低损耗,还能提升贸易规模,增加利润 —— 不知大家是否愿意参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