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云1号”的销售势头正好,生产线全力运转,张师傅带着人三班倒,还是有点供不应求。集团里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带着烟火气的喜悦。连食堂大师傅都乐呵呵地说,最近员工们抱怨米饭硬、糊底的都少了。
这天下班前,陆信还跟苏宁开玩笑:“照这个趋势,咱们是不是该考虑推出个‘炊云’系列了?电压力锅?炖盅?”
笑容在第二天清晨戛然而止。
陆信刚到办公室,还没坐下,秘书就一脸慌张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几份刚送到的报纸。
“陆总,不好了!您看这个!”
陆信接过报纸,头版倒没什么,翻到经济版或生活版,好几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都用不小的版面刊登了类似标题的文章:《智能家电涌入家庭,电磁辐射隐患几何?》《是厨房帮手还是健康杀手?专家提醒慎用新型电饭煲》。文章没有直接点名“槐花”或“炊云1号”,但字里行间暗示性强,列举了一些所谓的“研究”和“专家观点”,质疑带有复杂电路和程序的厨房电器可能产生超出安全标准的电磁辐射,长期使用恐对健康不利。
“胡说八道!”陆信气得把报纸拍在桌上,脸色铁青,“这是哪家无良媒体收钱写的黑稿!”
他立刻抓起电话,打给市场部和公关部的负责人,声音带着压不住的火气:“都看到了吗?立刻!马上!启动紧急公关!联系这些媒体,要求澄清、撤稿!准备我们的官方声明,强调我们的产品完全符合甚至优于国家标准!找权威检测机构,准备做公开检测!”
办公室里一片兵荒马乱。电话铃声、急促的脚步声、焦灼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
苏宁走进来时,感受到的就是这种紧绷的气氛。她拿起一份报纸,快速浏览了那几篇文章,眉头微蹙。文章看似客观探讨,但引用的“专家”名字陌生,所谓的“研究”也语焉不详,攻击的指向性却很明显。
“慌什么。”她放下报纸,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办公室安静了一瞬,“这种文章,越急着对骂,越显得我们心虚。”
陆信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你说怎么办?现在消息传得很快,利通那边已经接到不少咨询电话了,有些预订客户也表示担忧。”
“声明要发,态度要正面、坦诚。强调我们欢迎监督,对所有用户健康负责,并主动邀请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公开结果。”苏宁思路清晰,“同时,让春苗动用战略发展部的关系网,查一下这几篇文章的源头,是谁在背后推动。”
她走到电脑前,坐下,意识沉入系统。2280点积分泛着微光。
“系统,启动信息溯源分析,目标:今日刊发的关于‘智能家电辐射隐患’系列报道的幕后策划者及动机。”
【指令确认。启动深度信息检索与关联分析……需消耗积分:150点。是否继续?】
“继续。”
【积分扣除150点,当前积分2130点。分析进行中……】
无形的数据流在系统中穿梭、碰撞、关联。几秒钟后,分析结果浮现,指向清晰得令人心惊——一系列资金流向、非正式沟通记录、以及某些关键人物与CCE大中华区市场部的隐秘关联,都表明这波舆论攻势的策源地,正是CCE。
“是CCE。”苏宁睁开眼,对陆信和围过来的几位高管说,“他们正面竞争不过,开始用这种盘外招了。”
“妈的!果然是这帮孙子!”陆信骂了一句,拳头攥紧,“我这就让法务准备材料,告他们诽谤!”
“告?拿什么告?他们又没直接点名。”公关部负责人苦笑,“这种阴招,最难防。”
“告不是目的,也很难立刻见效。”苏宁摇头,“现在的关键是挽回用户信任。春苗,”她转向刚刚赶到的春苗,“你立刻联系省技术监督局下属的权威检测中心,还有咱们之前合作过的、信誉好的第三方实验室,申请对‘炊云1号’进行最严格的电磁辐射安全检测,全程对媒体公开。检测费用我们出,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好!我马上去办!”春苗立刻应下,转身就去协调。
“另外,”苏宁补充道,“在我们的用户社区、官方渠道,发起一个‘透明厨房’活动,邀请用户和媒体代表,参观我们的生产线、研发实验室,特别是电磁兼容(EMC)测试环节,把我们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摆在明面上。”
一系列指令清晰下达,慌乱的人群有了主心骨,各自领任务忙碌起来。
就在这时,研发中心那边,周明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几张打印出来的资料,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愤慨和急切。
“陆总!苏工!我看了那些报道,纯属污蔑!”他把资料递过来,“我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咱们‘炊云1号’的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电磁辐射值远低于安全限值!而且,我最近正好在跟进新材料,发现有一种复合屏蔽材料,如果能用在下一代产品的外壳或内部关键部位,理论上能把辐射值再降低一个数量级,成本增加也不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