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烛火通明,却驱不散那自木偶中弥漫而出的、深入骨髓的寒意。陈默独自坐在御案之后,手中那卷古老的绢帛仿佛有千钧之重,上面那寥寥数语,字字如刀,将他原本的认知切割得支离破碎。
皇兄未死,流落民间。“影”组织策划了数十年的调包之计,手握“真凰血脉”,其所图为何?仅仅是扶植一个傀儡皇帝吗?那他们为何又要屡次向自己示好,甚至送出“暖宫丸”,在北境相助程无双?为何在皇后危难时送来吊命的参汤?他们到底站在哪一边?还是说,他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无数疑问如同乱麻,纠缠在心头。陈默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那种洞悉了部分真相后,却发现真相背后是更加庞大、更加黑暗的迷局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重压。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上面标注着大雍的万里河山,城池、关隘、河流、山川……这是他为之呕心沥血的帝国。而此刻,他却感到这帝国的根基之下,潜藏着一股足以颠覆一切的暗流。
“影”……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这巨大的震惊和混乱中挣脱出来。现在不是沉溺于惊骇的时候,他必须冷静,必须做出决断。
首先,这个消息绝不能被任何人知晓!尤其是太后!若太后知道她当年痛失的爱子可能尚在人间,并且被一个神秘组织操控,后果不堪设想!这消息一旦泄露,必将引起朝局前所未有的动荡,甚至可能给“影”组织可乘之机!
他立刻下令,将那名在木偶上做手脚的宫女秘密处决,所有知晓木偶内情的暗卫,一律严令封口!那块绢帛,被他亲自置于烛火之上,看着它化为灰烬。这个秘密,目前只能由他一人承受。
然后,他重新坐回御案前,开始梳理。无论“影”组织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他现在要做的,是稳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巩固现有的局面。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有资格去应对任何挑战。
他想起了自己穿越而来,推行的一系列“降维打击”。农业SOP与作物日志已在京畿初见成效,高产的红薯和改良农具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改变着田间的面貌。陛下宝钞与消费券成功盘活了京城经济,虽然二期发行因北境战事略有波折,但信用体系已初步建立。军事上的SWOT分析与沙盘推演,更是让军队的指挥思维焕然一新,程无双在云州的胜利便是明证。
而最重要的,是那本《考功簿》!这才是真正能刷新吏治、巩固皇权的利器!
安王的倒台,北境的大捷,已经为他扫清了大部分显性的障碍。现在,正是借助这股东风,将绩效考核制度彻底推行下去,树立起绝对权威的最佳时机!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王德发!”
“老奴在!”
“传朕旨意,三日后,于太极殿前广场,举行‘大雍第一届优秀官吏评选暨新政推行总结大会’!凡京官五品以上,必须出席!朕要亲自,为这第二卷,画上一个句号!”
“老奴遵旨!”
旨意传出,刚刚因皇后产子而稍显舒缓的京城,再次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大会,将是皇帝对安王案后朝局的一次总清算,也是对新政成果的一次总检阅,更是对未来权力格局的一次总安排!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太极殿前,汉白玉铺就的广场之上,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鸦雀无声。阳光照耀在琉璃瓦和官员们的冠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期待。
陈默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缓步登上丹陛,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看到了支持者的振奋,看到了观望者的忐忑,也看到了潜在反对者的畏惧。
他没有过多的开场白,直接让吏部尚书宣读经过严格核验、依据《考功簿》评选出的“优秀官吏”名单。名单上的名字,大多是在推行新政、支援北境、清查安王余孽中表现出色的实干派和年轻官员。每念到一个名字,便有礼官高声唱出其功绩,引来一片或真心或假意的赞叹。
随后,是隆重的颁奖仪式。获得“优等”评级的官员,不仅得到了丰厚的金银绢帛赏赐,更获得了象征着荣誉和皇帝信重的玉如意、紫金鱼袋等物,其家族亦得到旌表。尤其是几位在劝农司、户部金融改革、北境后勤保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官员,更是被当场擢升要职!
此举,极大地激励了那些愿意做事、能够做事的官员,也明确地向所有人宣告了皇帝用人的标准——唯才是举,唯绩是论!
然而,有赏必有罚。
当吏部尚书开始宣读考绩列为“差等”,且涉及贪腐、渎职、或与安王案有牵连的官员名单时,广场上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一个个曾经显赫的名字被念出,伴随着他们确凿的罪证和最终的处罚——革职、流放、甚至抄家问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