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冰遇刺重伤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激起了汹涌的暗流。朝会之上,无人敢明言,但那股压抑的、混合着惊惧与猜疑的气氛,几乎凝成了实质。几位素来与漕运利益瓜葛颇深的官员,更是面如土色,眼神闪烁。
陈默高坐龙椅,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面色平静,甚至比往日更显沉稳,唯有眼底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冰冷与疲惫,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没有就骆冰之事多做纠缠,只是以“剿匪负伤”为由,下令厚赏抚恤,并指派了锦衣卫另一位同知暂代其职,继续追查。
然而,退朝之后,回到乾清宫,那强撑的镇定便瞬间瓦解。他独自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死死钉在东南沿海那片蔚蓝之上,胸口因愤怒和后怕而剧烈起伏。对方胆大包天至此,竟敢对朝廷钦差、锦衣卫指挥使下此毒手!这已不是简单的挑衅,这是宣战!
“查!给朕查!骆冰遇刺前后,所有接触过的人,所有异常的动向,一查到底!”他对着空荡的大殿低吼,声音沙哑如同困兽,“还有‘隆昌号’!给朕盯死了!朕倒要看看,他们还能猖狂到几时!”
王德发跪在一旁,瑟瑟发抖,连声应诺。
---
坤宁宫配殿内,程无双也得知了骆冰遇刺的详情。她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窗边,指尖冰凉。
对方反应如此激烈,恰恰说明骆冰摸到了他们的痛处,也说明她通过密折传递的指向是正确的。“隆昌号”与“海龙王”的勾结,恐怕已是铁证如山。如今骆冰倒下,陛下新派的人能否顶住压力,能否在对方严加防范下继续深入调查,都是未知数。
她不能再等了。被动地引导和等待,已不足以应对这急转直下的局势。
她的手下意识地抚上胸口,那道真正的、冰凉的先帝密诏,此刻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动用它吗?以此要挟陛下,换取对程家的宽宥,换取她亲自出宫调查的权力?
这个念头极具诱惑力。这是她能想到的、打破眼前僵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但后果呢?一旦亮出这道密诏,就等于彻底撕破了与陛下之间那层勉强维持的、脆弱的面纱。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她与陛下,与这大夏皇室,都将陷入一种无法挽回的、尴尬而危险的境地。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值得吗?为了查明“海龙王”的真相,为了大夏的海防,将自己和程家置于如此万劫不复的险地?
她闭上眼,脑海中闪过祖父程破虏临终前沉重而无奈的眼神,闪过陛下那日叫她“无双”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闪过北境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也闪过东南海疆可能因军械走私而燃起的烽火……
忠君?爱国?家族?私情?
各种念头在她脑中激烈交战,几乎要将她撕裂。
最终,她猛地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决绝的清明。
她缓缓从怀中取出那道密诏,却没有展开,而是将其紧紧握在掌心。冰冷的丝绸和玉玺印记硌得她生疼。
不。现在还不到动用它的时候。
这是最后的底牌,是铤铤走险的最终手段。在此之前,她还有一步棋可以走——一步同样危险,但或许能争取到转机的棋。
她需要再见陛下一面。不是以宸妃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掌握着关键线索、且愿意合作的“知情者”的身份。
她要用她掌握的、关于蛇盘岛的确切情报,以及她对“隆昌号”更深入的“分析”,去和陛下做一场交易。一场关于信任、关于权力、关于如何应对眼前危机的交易。
她提笔,再次写下一封请求觐见的密折,言辞极其恳切,只言有关于“海龙王”巢穴及陆上勾结势力的紧要线索,需当面陈奏。
这是一场赌博。赌陛下对“海龙王”的忌惮远超对程家的猜疑,赌她手中筹码的分量足够重。
---
乾清宫内,陈默看着程无双这封语气迥异于前次的密折,眉头紧锁。“海龙王巢穴”、“陆上勾结势力的紧要线索”……这些字眼,像钩子一样抓住了他的心。
她到底知道多少?上次的“推测”已然精准,这次所谓的“紧要线索”,又会是什么?是真的掌握了关键情报,还是程家为了摆脱困境而使出的又一招棋?
理智告诉他应该警惕,但“海龙王”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骆冰遇刺的阴影,让他无法忽视任何可能的突破口。
“宣。”他最终沉声道,“朕倒要听听,她还有什么‘紧要线索’。”
依旧是御书房。炭火依旧,气氛却比上一次更加微妙。程无双依旧穿着那身深色常服,未施脂粉,但眼神锐利,步伐沉稳,周身散发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气息。
她行礼后,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陛下,臣妾近日反复思量漕帮乱局与‘海龙王’行事,结合一些……过往听闻的东南海域轶事,大胆推测,那‘海龙王’的重要巢穴,极有可能位于……蛇盘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