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泰山队的训练场上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与活力。
球员们结束了短暂的假期,一个个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备战中,脸上还带着前几日大胜申花的余韵。
上午九点,全队在战术会议室集合。
林昊站在最前方,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室内逐渐安静下来。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新队友。”他侧过身,将身旁的哈姆罗别科夫引向大家。
哈姆罗别科夫身材高大,面容略带几分中亚人的硬朗,眼神却透着一丝初来乍到的拘谨。
“哈姆罗别科夫,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们泰山队的一员了。大家欢迎!”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球员们纷纷将友善的目光投向这位新来的中场大将,不少人眼中带着好奇和期待。
哈姆罗别科夫深吸一口气,用刚学会的中文向大家问好:“大家好,我是哈姆罗别科夫,请多关照。”
尽管发音有些生硬,“哈姆罗别科夫”几个字说得尤其拗口,但诚意十足,引得下面一阵善意的笑声。
费莱尼和莫伊塞斯这些老队员带头鼓掌,笑容和煦。
年轻球员们则更多是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身材魁梧的新外援,小声议论着他的技术特点。
刘彬彬性格外向,他已经凑到翻译小赵身边,用英语夹杂着几个刚从网上查来的乌兹别克单词,手舞足蹈地开始尝试和哈姆罗别科夫交流,询问一些乌兹别克斯坦的风土人情。
比如“你们那里是不是顿顿吃羊肉”,逗得哈姆罗别科夫露出了笑容,连连摆手。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全队来到训练场。
热身活动开始,哈姆罗别科夫很快便融入了队伍的节奏。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一丝不苟,无论是拉伸还是慢跑,都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几个年轻球员想看看新外援的体能,有意无意地加快了点节奏,哈姆罗别科夫面不改色,轻松跟上。
接下来的分组对抗和战术演练,才是真正检验新援成色的时候。
林昊特意将哈姆罗别科夫与莫伊塞斯、李源一分在一组,尝试构建新的中场组合。
黄政宇则在另一组,这让他暗暗憋了一股劲。
皮球在草地上快速滚动。哈姆罗别科夫在中场的跑动积极,覆盖范围相当大。
他不仅仅是站住位置,而是不断地观察,预判对手的传球路线,如同一个雷达般扫描着全场。
一次对方的快速反击,边路球员起球传向中路空当,眼看就要形成单刀。
只见哈姆罗别科夫如一道屏障般突然出现在传球线路上,伸出长腿,干净利落地将球断下。
他的上抢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动作虽然凶悍,却不失分寸,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甚至连犯规的动作都没有。
“漂亮!”场边的助理教练忍不住低呼一声,其他队员也暗自点头。
断球后,哈姆罗别科夫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观察了一下队友的位置,随即一脚精准的地面直塞,穿透了对方两名球员的防守,找到了肋部前插的队友,整个攻防转换流畅无比。
莫伊塞斯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眼神中露出一丝欣赏。
这位新搭档的防守硬度和出球能力,让他感到非常舒服。
这意味着他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组织和串联上,不必再过多回撤参与脏活累活。
“这小子的球商很高啊,”郑铮在后防线上看得清楚,对身旁的王大雷说道,“防守意识和位置感都相当出色,你看他刚才那个选位,滴水不漏。”
王大雷也深以为然:“嗯,是个狠角色,有他在中场,我们的压力会小很多。”
训练中,哈姆罗别科夫不仅展现了强悍的防守能力,他的长传调度也颇具功力。
几次看似随意的转移球,都准确地找到了边路的空当,为进攻打开了宽度。
一脚四十米左右的长传,皮球带着轻微的弧线,精准地落到了边锋陈蒲的脚下,几乎不需要调整。
虽然与队友的默契还有待培养,一些跑位和传球的选择上还略显生疏,但他的个人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刘彬彬不信邪,拿球后特意从哈姆罗别科夫负责的区域尝试突破,他连续做了几个假动作,试图晃开对方的重心。
结果哈姆罗别科夫不为所动,看准时机,一个干净利落的铲断将球破坏出边线。
刘彬彬咧咧嘴,从地上爬起来,也不生气,反而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用蹩脚的英语说了句:“Good tackle! Very strong!”
哈姆罗别科夫也友好地回应,用简单的英语说:“Your speed is very fast.”
他并不张扬,但在场上,他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队友们的初步认可。
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克雷桑,在一次进攻中被哈姆罗别科夫合理地挤开丢球后,也只是挑了挑眉,没有多说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