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看着手机屏幕上哈姆罗别科夫发来的那行字,那股刚从胜利中涌起的暖流,又被一丝冷静的思虑覆盖。
能赶上?
这既是天大的好消息,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一个刚刚经历了鼻梁骨折和脑震荡的球员,直接投入到足协杯决赛那种级别的绞杀战中,风险太大了。
他没有立刻回复,只是将手机揣回兜里,走向了正在和老徐一起收拾东西的教练组。
“都先别忙活,”林昊叫住了他们,“开个短会。”
助理教练、队医、技术分析师都围了过来。
“刚才,哈姆罗别科夫发消息,说他恢复得不错,有可能赶上决赛。”林昊开门见山。
队医第一个皱起了眉头:“林导,这事不能想当然。骨折愈合需要时间,脑震荡的后遗症更是可大可小。他现在的感觉良好,不代表他能承受高强度的冲撞和头球。万一在场上再受一次伤,后果不堪设想。”
“我明白。”林昊点了下头,看向教练组成员,“决赛对手的资料,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练组立刻递过来一个平板电脑:“出来了,林导。上海海港,3-2击败了申花队,拿到了另一个决赛名额。”
“海港……”
这两个字一出,更衣室里刚刚平复下去的喧嚣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作为联赛里斗了一整个赛季的死对头,这两支球队之间的恩怨,根本不需要任何动员。
“他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林昊继续问。
“外援奥斯卡和巴尔加斯状态火热,武磊虽然没进球,但他牵扯了申花队大量的防守精力。”
“最关键的一点,他们的阵容比较完整,没有主力球员遭遇伤病或者停赛。”
完整的阵容,状态火热的核心外援,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本土射手王。
林昊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
第二天,全队放假。
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放松,球员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陈蒲和谢文能这两个精力旺盛的小子,却没闲着,两个人鬼鬼祟祟地凑在训练基地的某个角落,用平板电脑看起了上海海港的比赛录像。
“你看你看,这个奥斯卡,拿球就喜欢往中路走,然后突然分边,这一招他用了八遍了!”谢文能指着屏幕,一副抓住了惊天大秘密的样子。
陈蒲则在一旁拿着个小本本,煞有介事地记录着:“记下来记下来,奥斯卡,惯用伎俩:中路突破分边,威胁度,三颗星。”
“还有这个武磊,跑得是真快啊!你看他这个前插,跟个鬼一样,咱们后卫一眨眼他就没影了!”
“武磊,特点:速度快,跑位飘忽。应对策略……”陈蒲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让铮哥或者萨恩斯……一脚给他撂倒?”
“滚蛋!你那是踢球还是打架?”
两人正聊得热火朝天,王大雷溜溜达达地从旁边经过,看到这两个活宝的样子,乐了:“干嘛呢?研究怎么炸碉堡啊?就你们俩这智商,还想研究奥斯卡?人家一脚传球能拐八个弯,你们的脑回路都还是直线呢。”
陈蒲不服气:“雷哥你别小看人,我们这是为林导分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行了行了,”王大雷摆摆手,“有那功夫,不如琢磨琢磨决赛怎么跟人家要签名。好好歇着吧,真到了场上,有你们哭的时候。”
王大雷嘴上虽然轻描淡写,但他自己转身就回了健身房。
联赛冠军的喜悦,亚冠胜利的激动,在此刻都已沉淀。
足协杯冠军,是本赛季最后一个,也是分量极重的荣誉。
双冠王,这三个字,对每一个泰山队员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舆论也彻底被点燃了。
一边是刚刚在亚冠赛场上用一场精彩的战术胜利击溃日本豪门、士气正盛的山东泰山;
另一边则是兵强马壮、一心要在赛季末扳回一城的老对手上海海港。
国内各大体育媒体,已经开始连篇累牍地为这场“赛季终极对决”预热。
“泰山队势不可挡!林昊的战术魔法能否再次上演?”
“上海海港阵容齐整,奥斯卡状态爆棚,复仇之战志在必得!”
而就在这时,一篇来自上海某知名体育评论员的文章,像是往滚烫的油锅里,又加了一瓢水。
文章标题很直接——《理智看待泰山“战术胜利”,中场核心缺失或成海港突破口》。
文章里,这位评论员先是“客观”地肯定了泰山队在亚冠的表现,称赞了林昊的战术设计。
但随即话锋一转,指出横滨水手的战术过于理想化,防守端存在巨大漏洞,泰山队的胜利有其偶然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泰山队目前存在着一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哈姆罗别科夫的缺阵。在对阵天津和横滨的比赛中,黄政宇虽然表现得足够努力,但他在中场的覆盖面积、拦截硬度以及由守转攻的枢纽作用上,与哈姆罗别科夫相比,仍然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而上海海港最强大的武器,恰恰是奥斯卡坐镇的中场。面对奥斯卡世界级的组织和串联能力,缺少了这道铁闸的泰山队,他们的防线,还能承受住多大的冲击?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