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冬,许都的寒风裹着权谋的气息,吹过曹营的辕门;江东的雪落在长江的浪尖,映着水师操练的帆影。刘璋的使者带着忐忑的诚意,走进曹操的营帐;吕莫言的落英枪沾着山越的血,护着江东的后方。大乔的身影立在江边的白雪里,等的是归人,也是乱世里一丝渺茫的温暖——北方的曹操在稳西线,南方的孙权在固根基,三国的棋局,在“安抚”与“平叛”的节奏里,悄悄落子。
一、蜀使赴许:刘璋忧危遣使者 吴壹护驾显锋芒
益州的官道上,一支小小的队伍正往许都赶去。为首的是刘璋的中郎将阴溥,他穿着青色官服,手里捧着益州的地图和贡品,脸色凝重——曹操刚收编黑山军张燕,平定河北,实力大增,刘璋怕曹操下一步就以“讨刘表”为名,顺势进攻益州,只能派他来许都示好,求一个“安稳”。
护在阴溥身边的,是益州名将吴壹(历史人物,刘璋麾下猛将,后归刘备,此处强化武侠属性),他穿着银色铠甲,背着一杆“青锋枪”(蜀中精铁打造,枪尖泛着冷光),身后跟着五十名“西川锐士”——个个擅长山地作战,腰间别着短刃,背上背着弓弩,是刘璋特意派来保护使者的精锐。
“阴中郎,”吴壹勒住马,目光扫过前方的岔路,“前面就是许都地界,曹操多疑,恐会派将领试探我们,需多加小心。”
阴溥点头,声音带着紧张:“吴将军放心,只要能让曹操册封主公为振威将军,稳住益州,就算受些刁难,也值得。”
果然,刚进入许都地界,就见一队曹军骑兵拦在路中。为首的是徐晃,穿着黑色铠甲,握着一柄开山大刀,声如洪钟:“来者可是益州使者?我家主公让我来‘迎接’你们——听说益州多猛将,不知吴将军可否与我切磋一番,让我见识见识西川的武艺?”
吴壹知道,这是曹操的试探——若他不敢应战,会被曹军轻视;若应战输了,益州的脸面也不好看。他翻身下马,提着青锋枪,躬身道:“徐晃将军乃曹营名将,吴某愿讨教几招!”
两人走到空地上,徐晃率先出招,开山大刀使出“力劈华山”,直劈吴壹的头顶。吴壹不慌不忙,青锋枪斜挑,“西川枪法·青蛇出洞”使出,枪尖如蛇信般刺向徐晃的手腕。徐晃连忙收刀格挡,“铛”的一声,大刀与长枪相撞,火星四溅。
吴壹的枪法灵动,带着蜀地山水的柔劲,却暗藏杀机——“青蛇缠枝”“枯藤绕树”,招招往徐晃的破绽而去;徐晃的刀法则刚猛霸道,“开天辟地”“横扫千军”,刀风呼啸,逼得吴壹连连后退。两人斗了五十回合,依旧不分胜负。
“好!西川枪法果然名不虚传!”徐晃收刀,眼中满是敬佩,“吴将军的武艺,不在我之下!”
吴壹也收起长枪,躬身道:“徐晃将军的刀法,吴某也十分佩服。”
阴溥见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吴壹没输,益州的脸面保住了,曹操应该会重视他们的示好。
二、曹营议策:孟德抚贤封振威 公明进言稳西线
许都的丞相府里,曹操坐在主位上,看着阴溥递上来的益州地图和贡品,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吴壹(气息平稳,丝毫没有怯意),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刘益州有心了。”曹操放下地图,语气平淡,“如今北方未定,高干反叛,乌桓未平,我暂无精力南征。阴中郎回去告诉刘益州,我会表奏朝廷,封他为振威将军,让他安心守益州。”
阴溥大喜,连忙躬身谢恩:“谢丞相!主公定会感激丞相的恩德,永守益州,不与丞相为敌!”
吴壹也躬身道:“丞相若有需要,益州愿派兵马相助,共讨叛逆。”
曹操点头,看向徐晃:“公明,你带吴将军去营中歇息,好好招待——明日,我设宴为他们送行。”
徐晃领命,带着吴壹离去。程昱走到曹操身边,低声道:“主公,刘璋此举,不过是怕我们进攻益州。您册封他,虽能稳定西线,却也让他在益州的地位更稳固,日后若想取益州,恐会更难。”
曹操冷笑一声:“我岂会不知?但如今我要对付高干和乌桓,若再与益州为敌,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册封刘璋,不过是权宜之计。等我平定北方,再图益州不迟——而且,刘璋暗弱,就算给他时间,也守不住益州。”
他顿了顿,又道:“吴壹是个将才,若日后取益州,可设法招揽他。今日让徐晃与他切磋,也是想看看益州的实力——吴壹的武艺不错,刘璋麾下还有些人才,不能小觑。”
程昱点头:“主公考虑周全。只要西线稳定,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对付高干和乌桓,北方定能早日统一。”
三、江东议防:莫言忧危献良策 公瑾练兵备南征
同一时间,吴郡的议事厅里,孙权看着从河北传来的情报——曹操收编张燕,册封刘璋,稳定西线,正准备集中兵力对付高干和乌桓,脸色凝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