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冬,黄河流域的寒风裹着硝烟,掠过官渡的战场;江汉平原的暖阳带着温润,洒在荆州的土地上。一边是曹操的精锐夜袭乌巢,火光照亮了北方的天空,袁绍的十万大军在粮尽后崩溃;一边是刘备的队伍抵达襄阳,在同宗刘表的庇护下暂歇,却在听闻袁绍败讯后,更坚定了“求贤兴汉”的决心。乱世的天平,在官渡的烽火中向曹操倾斜;而刘备的希望,正在荆州的求贤路上,悄悄埋下种子。
一、官渡僵持:孟德焦虑忧粮尽 奉孝献策待时机
官渡的曹军大营,已被寒冬笼罩了三个月。曹操站在中军帐的地图前,手指划过“乌巢”的位置——那里是袁绍的粮道枢纽,囤积着十万大军的半年粮草,却被袁绍派了一万精锐守护,易守难攻。帐外的寒风呼啸,夹杂着士兵的咳嗽声,营中的粮草只够支撑十日,再僵持下去,不用袁绍进攻,曹军自己就会崩溃。
“奉孝,”曹操转身看向郭嘉,他的脸色比往日更苍白,咳嗽也更频繁,“袁绍的粮草还能支撑多久?我们的士兵已快撑不住了。”
郭嘉捂着嘴咳了两声,声音带着虚弱却依旧清晰:“丞相,袁绍的粮草虽多,却要从河北长途运输,许攸(袁绍谋士)多次建议他派轻骑袭扰我们的粮道,袁绍却不听,只知正面强攻。我们只需再等几日,许攸若再受排挤,定会来投——他最清楚乌巢的布防,只要能奇袭乌巢,烧了他的粮草,袁军必乱。”
“可我们等不起了。”曹操叹了口气,看向帐外,“昨日夏侯惇来报,士兵们已开始吃野菜,再这么下去,军心会散。”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斥候跌跌撞撞地跑进来:“丞相!袁绍帐下谋士许攸,深夜来投,说有要事求见!”
曹操和郭嘉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惊喜。“快!快请他进来!”曹操亲自起身,走到帐门口迎接——他知道,许攸的到来,或许就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二、许攸来投:愤而离袁献奇计 孟德决计袭乌巢
许攸穿着一身沾满尘土的长衫,头发凌乱,眼神里满是愤懑,见到曹操,不等行礼就喊道:“孟德!袁绍昏庸,听信审配、逢纪的谗言,不仅不采纳我的计策,还夺了我的兵权!我若再待在袁营,迟早会被他害死!今日来投,只为帮你破袁绍!”
曹操连忙扶着他,笑着道:“子远(许攸字)肯来,是我的幸事!有什么计策,尽管说,我定当采纳。”
许攸坐在案前,喝了一碗热酒,才缓过劲来:“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由淳于琼(袁将)带着一万精锐守护。淳于琼嗜酒如命,防备松懈,你若亲率精锐,连夜奇袭乌巢,烧了他的粮草,袁军必乱!到时候你再率军正面进攻,定能一举破敌!”
曹操心中一动,却也有顾虑:“乌巢离官渡有四十里,若中途被袁绍的巡逻兵发现,怎么办?淳于琼虽嗜酒,却也有几分武艺,一万精锐也不是好对付的。”
“我有乌巢的布防图!”许攸从怀里掏出一张羊皮地图,摊在案上,“乌巢的西角是粮仓,守卫最松;东南角是淳于琼的营帐,他每晚都会喝到烂醉。你只需派一支精锐,穿着袁军的铠甲,冒充袁绍派去的援军,就能混进乌巢,再放火烧粮!”
郭嘉也附和道:“丞相,此计可行!许攸熟悉袁军的情况,有他的布防图,奇袭必成。我们可派许褚带五百刀斧手,先去清除乌巢外围的巡逻兵;张辽带一千骑兵,掩护丞相的主力;丞相亲自带五千精锐,趁夜出发,凌晨时分抵达乌巢,正好趁淳于琼醉酒,烧了粮草!”
曹操不再犹豫,拍案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做!今夜三更,出发奇袭乌巢!”
当晚,曹操换上袁军的黑色铠甲,带着五千精锐,悄悄出了曹营。许攸在前面带路,遇到袁军的巡逻兵,就大声喊道:“我们是袁绍大人派去乌巢增援的,耽误了大事,你们担待得起吗?”巡逻兵见他们铠甲齐全,又有许攸这个“谋士”在,没敢多问,纷纷放行。
凌晨时分,曹军终于抵达乌巢。果然如许攸所说,乌巢的西角粮仓守卫松懈,士兵们都缩在帐篷里取暖;东南角的淳于琼营帐,还传来喝酒划拳的声音。
“动手!”曹操一声令下,许褚带着五百刀斧手,像影子一样摸进西角粮仓,手起刀落,守卫的袁兵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倒地。张辽则带着一千骑兵,守住乌巢的大门,防止袁兵逃跑。
曹操亲自带着士兵,将火油泼在粮草堆上,点燃了火把。“轰——”火舌瞬间吞没了粮仓,浓烟滚滚,照亮了夜空。淳于琼在营帐里听到动静,醉醺醺地提着大刀冲出来,正好遇到许褚。
“你是谁?敢烧我的粮草!”淳于琼的声音带着酒气,大刀挥得毫无章法。
许褚冷笑一声,手中的虎头大刀(许褚惯用兵器)一挥,“力劈华山”使出,刀光如闪电,直劈淳于琼的胸口。“噗——”淳于琼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当场气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