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曹操在荥阳的血迹尚未干涸,洛阳的废墟已被诸侯的马蹄踏破。讨董的大义成了空话,残破的都城成了群雄逐利的猎场。当孙坚的手从枯井中捞出那枚闪烁着七彩光芒的玉玺时,一场比讨伐董卓更汹涌的暗流,已在诸侯间悄然涌动——那方刻着“受命于天”的玉印,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催命的符咒。
一、残都鬼蜮觅玉玺
洛阳的风,带着焦糊的气息,卷过满地断壁残垣。曾经金碧辉煌的南宫,如今只剩下烧黑的梁柱,像一具具狰狞的骸骨;平整的朱雀大街,被尸骸与瓦砾填满,腐臭的气味混杂着血腥,引得乌鸦在低空盘旋,“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与远处偶尔传来的残兵哀嚎交织,活脱脱一幅人间鬼蜮图。
孙坚率领江东子弟兵,是第一批踏入洛阳废墟的诸侯势力。他骑着战马,一身铠甲沾着尘土与血污,眉头紧锁地看着眼前的惨状——他自幼在江东长大,虽也历经战事,却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孩童的尸体蜷缩在断墙下,妇人的发髻缠在烧断的房梁上,甚至有老者的手还保持着护着孙儿的姿势,早已僵硬发黑。
“将军,这洛阳……怕是连块完整的砖都找不到了。”副将程普勒马跟在孙坚身后,声音里满是唏嘘。他手中的铁脊蛇矛挑开一块焦木,底下露出半具被烧焦的尸体,吓得旁边的亲兵连连后退。
孙坚沉默着,抬手示意大军放慢速度。他此次率军入城,名义上是“清理残敌,安抚百姓”,实则也存着几分探查之心——董卓焚毁洛阳前,曾大肆搜刮宫中珍宝,谁也不知道这废墟里会不会藏着什么秘密。
大军行至南宫旧址旁的一处枯井时,忽然有亲兵惊呼:“将军!快看那井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口枯井早已干涸,井壁爬满蛛网与青苔,井口堆着几具饿死的宫人脸庞朝天,双目圆睁,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可就在这时,一道碧绿色的光芒,突然从井底冲天而起!
那绿光初时如萤火,转瞬便化作丈许粗的光柱,直刺云霄,将周围的残垣都染成了碧色。紧接着,紫色、朱红、靛蓝的光芒接连从井底涌出,如彩带般缠绕在绿光周围,最终竟汇成一柱耀眼的白光,照亮了半个洛阳城——即便是盘旋在高空的乌鸦,也被这光芒惊得四散飞逃。
“这是……何物?”程普失声问道,眼中满是震撼。
孙坚心中一动,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井边。他示意亲兵清理掉井口的尸骸,又命人找来绳索,亲自系在腰间:“我下去看看。”
“将军不可!此等异象,恐有凶险!”黄盖连忙上前阻拦,他看着那仍在闪烁的白光,总觉得透着一股不祥。
“无妨。”孙坚摆了摆手,眼神坚定,“此等异象,定是天现祥瑞,若能得之,或许能为江东谋个好前程。”说罢,他示意亲兵放下绳索,缓缓沉入井底。
井底漆黑潮湿,弥漫着一股陈年的霉味。孙坚点亮火折子,借着微光四处查看——井底空间不大,堆满了宫人的遗物,而那光芒的来源,正压在一堆破旧的宫装之下。
他伸手拨开衣物,一枚方方正正的玉印,赫然出现在眼前。
那玉印约四寸见方,由整块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却透着一股威严。印纽是五条相互缠绕的龙,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要腾空而起。玉印正面,刻着八个篆字,虽沾着些许泥土,却依旧清晰可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孙坚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自幼熟读史书,自然知道这枚玉玺的来历——秦始皇命李斯所制,历代帝王相传,是正统皇权的象征!董卓焚城时,宫中大乱,竟被人藏在了这枯井之中!
他颤抖着双手拿起玉玺,紧紧抱在怀中。那玉玺入手温润,仿佛有一股暖流顺着指尖传遍全身,井底的光芒也随之渐渐消散。孙坚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狂喜——有了这枚玉玺,他孙坚,或许就能从一方诸侯,变成这天下的主人!
他连忙顺着绳索爬上井口,将玉玺小心翼翼地藏在铠甲内侧,对着众人笑道:“不过是井底的玉石反射日光,虚惊一场。传令下去,继续清理残敌,莫要再惊怪。”
程普、黄盖虽有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只能应声领命。只有孙坚自己知道,他怀中藏着的,是足以颠覆天下的宝贝。
二、袁绍逼宫立毒誓
孙坚得玉玺的消息,终究没能瞒住。
不过三日,袁绍便带着亲卫,气势汹汹地来到孙坚的营帐外。此时的袁绍,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汜水关前束手无策的盟主,他借着讨董的名义,吞并了附近几股小势力,兵力大增,气焰也愈发嚣张。
“文台(孙坚字文台),请出来一见!”袁绍的声音隔着营帐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孙坚心中一紧,知道事情败露。他连忙将玉玺藏在床榻下的暗格里,整理了一下铠甲,才走出营帐:“本初(袁绍字本初)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