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二十四年春,天荡山的烽火点燃了汉中的战局,定军山的大刀劈碎了曹魏的防线,汉水边的银枪舞动出英雄的传奇。黄忠的宝刀饮血夏侯氏,用“老当益壮”书写战场神话;赵云的银枪穿透曹军阵,以“一身是胆”续写长坂威风。而庐江的花灯映着温柔月色,淮南的烛火照着失意诗行——乱世的厮杀与温情,从来都是如此交织,在刀光剑影与灯火阑珊间,勾勒出三国的万千气象。
一、天荡夺险:汉升披甲破敌寨 德授授首祭吴兰
定军山对峙的第三日,刘备召集群臣议事:“夏侯渊坚守南郑,其族弟夏侯德守天荡山,囤积粮草,若能夺取此山,断其粮道,南郑不攻自破。”
黄忠出列请命:“主公,末将愿率军夺取天荡山!”
法正道:“夏侯德虽不如夏侯渊勇猛,却深谙防守之道,需多带精兵,且速战速决——若夏侯渊驰援,恐难成功。”
刘备点头:“便给你五千精兵,子龙率三千骑兵为后援,若遇援军,可断其归路。”他特意看了赵云一眼——自赵云劝他“天下安定后归田还桑”,虽未明着冷落,却也少让其独当一面,此次让他辅助黄忠,既是信任,也含制衡之意。
赵云躬身领命:“末将领旨。”他心中了然,却无半分怨怼——战场之上,护国安民才是根本。
次日清晨,黄忠率军直奔天荡山。夏侯德早已接到消息,在山腰设下两道防线,亲率两千士兵守寨。“黄忠老儿,此山乃我夏侯氏根基,休要痴心妄想!”
黄忠大笑:“夏侯德,你兄长屡败于我军,你也敢口出狂言?”说罢,挥刀率军冲锋。他的大刀重达八十斤,劈砍之间,曹军士兵纷纷倒地,第一道防线瞬间被突破。
夏侯德大惊,亲自率军迎战:“黄忠,吃我一枪!”
黄忠侧身避开,反手一刀横扫,夏侯德仓促格挡,却被刀势震得虎口开裂,长枪脱手。“老儿好力气!”他转身欲逃,黄忠策马追上,大刀一挥,夏侯德的头颅滚落尘埃。
“夏侯德已死!降者免死!”黄忠高举首级,天荡山守军纷纷投降。此山囤积的粮草、兵器,尽数落入蜀军手中。
赵云率后援军赶到时,见山寨已破,上前道:“黄将军神威,末将佩服。”
黄忠抚须大笑:“若非主公信任,子龙将军为援,老夫也难如此顺利——此功当与子龙将军共分!”
赵云摇头:“将军奋勇破敌,末将只是接应,不敢贪功。”两人将粮草运回定军山,刘备大喜,赐黄忠黄金百两,命其休整,伺机进攻南郑。
二、定军斩渊:孝直挥旗定进退 汉升突袭枭敌首
夏侯德战死、天荡山失守的消息传到南郑,夏侯渊气得双目赤红,当即就要率军夺回天荡山,张合死死拉住:“将军,刘备已在定军山布防,若贸然出击,必中埋伏!不如坚守南郑,待魏王大军到来。”
夏侯渊挣脱道:“我夏侯氏兄弟二人,德授已死,我若不报仇,何面目见夏侯氏族人!”他不听劝阻,率一万精兵进驻定军山北麓,在营前修起“鹿角”(防御工事),欲与蜀军决战。
刘备得知消息,召法正、黄忠、赵云商议。法正道:“夏侯渊急于报仇,必失理智。主公可命黄忠率军驻守定军山主峰,我在山腰立红白二旗——红旗举则进,白旗举则退,相机而动;子龙将军率骑兵埋伏在西侧山谷,待夏侯渊出击,便断其后路。”
刘备准计,各将依令行事。
次日黎明,夏侯渊亲自率军修鹿角,营中仅留少量士兵值守。法正站在山腰,见曹军懈怠,猛地举起红旗:“出击!”
黄忠早已按捺不住,率军从主峰冲下,大喊道:“夏侯渊匹夫!你弟夏侯德已死,今日我便为吴兰、雷铜及战死将士报仇!”
夏侯渊猝不及防,转身挥刀迎战,却见黄忠的大刀如狂风暴雨般袭来——他连日焦躁,心神不宁,竟难以招架。两人战至五回合,黄忠虚晃一招,侧身避开夏侯渊的刀锋,反手一刀劈向其脖颈。
“噗!”鲜血喷涌,夏侯渊的头颅飞落,尸体栽倒在尚未修好的鹿角旁。曹军见主将战死,顿时大乱,四散奔逃。
“杀!”赵云率军从西侧山谷杀出,截断退路,蜀军两面夹击,曹军死伤殆尽,仅张合率数百残兵逃回南郑。
定军山之战大捷,刘备登上主峰,望着山下的战场,对黄忠道:“汉升,你虽年近七旬,却比少年将领更勇,真乃‘老当益壮’!”
黄忠躬身道:“主公谬赞,此功当归法正军师调度有方,子龙将军断后得力。”
此时赵云上前:“主公,夏侯渊已死,张合退守南郑,可趁势夺取南郑。”
刘备却道:“曹操大军不日便到,先守定军山,整备粮草,再迎击曹操。”他心中仍记着赵云“归田”之语,未让其主导南郑攻势,赵云默然退下,却无半分怨言。
三、庐江温情:花灯漂江寄心愿 披风添暖慰良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