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二十三年秋,阳平关的秋风卷着沙尘,成都的蜀道上满是征夫。刘备的黄龙旗插在阳平关的箭楼上,与夏侯渊的魏军大旗隔谷对峙;陈式的蜀军在马鸣阁道折戟,徐晃的刀光染透了秦岭的石阶;诸葛亮在成都敲响了征兵鼓,老幼妇孺的身影挤满了运粮道。而淮南的密林里、庐江的江面上,蒋欲川的刀与吕莫言的船,在乱世的夹缝中,映着各自的月光——三国的战场从不是孤立的厮杀,而是前线血肉与后方灯火的交织,是王侯将相的权谋与黎民百姓的赤诚,共同写就的乱世悲歌。
一、阳平对峙:玄德驻关谋汉中 陈式请命袭阁道
武都兵败的消息传到瓦口关时,刘备正率主力北上,行至阳平关下。此关位于汉中以西,左临沔水,右依秦岭,是进入汉中的咽喉要道,夏侯渊早已派张合率残部在此布防,与南郑的主力形成掎角之势。
“传命,全军在阳平关南扎营!”刘备勒马远眺,关楼上的“张”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张合虽败于翼德,却仍有固守之力;夏侯渊在南郑虎视眈眈,不可贸然强攻。”
法正上前道:“主公,若想破阳平关,需断其与南郑的联系。马鸣阁道乃汉中通往关中的要道,若能拿下,夏侯渊的粮道便被截断,阳平关不攻自破。”
话音刚落,裨将军陈式出列请命:“主公,末将愿率五千精兵,攻取马鸣阁道!”
刘备沉吟片刻——陈式虽勇武,却素来轻敌,本想派赵云前往,转念一想赵云需守白水关防备曹洪,便点头道:“你率五千士兵出征,切记不可轻敌,若遇徐晃(魏军守将),可固守待援,不可硬拼。”
陈式领命:“末将领旨!定拿下马鸣阁道,为主公分忧!”
当晚,蜀军大营内,张飞、马超前来请罪。张飞抱拳道:“主公,武都失利,是俺老张未能及时驰援,愿受责罚!”
马超也躬身道:“是臣轻敌冒进,才导致吴兰、雷铜战死,臣罪该万死!”
刘备扶起两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自责。翼德可率部驻守关南左翼,孟起驻守右翼,待陈式拿下马鸣阁道,再合力强攻阳平关。”
两人谢恩退下,张飞望着马鸣阁道的方向,低声对马超道:“陈式那小子毛躁,怕是要出岔子。”
马超点头:“但愿他能听主公之言,切勿硬拼。”
二、阁道折戟:徐晃设伏破蜀军 陈式溃逃归大营
马鸣阁道位于秦岭深处,栈道依山而建,狭窄处仅容一人一马通行,徐晃率三千精兵驻守在此,早已在栈道两侧的密林中设下伏兵。
“将军,陈式率军来了!”探马回报。
徐晃冷笑:“刘备小儿,竟派陈式这等庸才来送死!传命,待蜀军进入栈道中段,便放滚石、檑木,再率军杀出!”
陈式率军抵达阁道入口,见栈道上空无一人,便笑道:“徐晃胆小如鼠,竟不敢迎战!”副将劝道:“将军,恐有埋伏,不如先派探马侦查。”
陈式却挥手道:“不必!趁他不备,冲过去!”率军涌入栈道。
蜀军行至中段,突然听到一声炮响——两侧密林中滚石、檑木如雨般砸下,栈道瞬间坍塌,数十名士兵坠入深渊。“不好!中计了!”陈式大惊,急忙下令撤军,却见徐晃率军从栈道尽头杀出,大刀挥舞,蜀军士兵纷纷倒下。
“陈式小儿,拿命来!”徐晃直扑陈式,两人战至十回合,陈式力怯,拨马便逃。蜀军失去指挥,顿时大乱,死伤惨重,五千士兵仅剩千余人随陈式逃出阁道。
徐晃也不追击,率军加固阁道防御,派人向夏侯渊报捷:“马鸣阁道已破蜀军,陈式仅率残部逃脱,汉中粮道无忧!”
夏侯渊接到捷报,大喜道:“徐晃果然不负所望!传命,阳平关守军加强戒备,待曹操援军到来,便一举击溃刘备!”
陈式率残部逃回阳平关,跪在刘备面前请罪:“主公,末将轻敌中计,损兵折将,愿受军法处置!”
刘备怒拍案几:“朕早告诫你不可轻敌,你偏不听!五千精兵,竟折损大半!”当即下令将陈式打入大牢,待战后处置。
法正上前道:“主公息怒,如今责罚陈式无用,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草问题——我军已对峙月余,粮草将尽,需速召诸葛亮督运粮草。”
刘备点头,当即写下书信,命人快马送往成都。
三、成都督粮:孔明传令征民力 百姓踊跃赴国难
成都的蜀王府内,诸葛亮接到刘备的书信,眉头紧锁:“阳平关粮草将尽,陈式兵败,若不及时送粮,前线必溃。”他当即召集百官议事:“主公在阳平关与曹军对峙,粮草告急,需征调民力运粮,征召壮丁参军——诸位有何异议?”
百官皆道:“愿听军师调遣!”
次日清晨,成都的大街小巷响起了铜锣声,衙役们高声宣读诸葛亮的命令:“主公征汉中,以安天下!凡十六至六十岁男子,皆可参军,为国效力;女子可参与运粮,供应前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