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永汉元年(公元189年)的洛阳,像一口烧红的铁锅,烹煮着天下人的命运。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跋扈之气,直冲斗牛。朝堂之上,百官侧目,敢怒而不敢言。而在这窒息的压抑中,一柄孤剑,正悄然出鞘,指向那权臣的咽喉。
夜,洛阳相府。
董卓的寝殿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夹杂着粗犷的笑骂。这位西凉来的权臣,正搂着美姬,饮着烈酒,全然不知死亡的阴影已悄然降临。
暗影里,一个身材不算魁梧,却透着一股精悍之气的男子,正屏住呼吸,缓缓移动。他头戴小冠,身着便服,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以献刀为名,暗藏杀机的曹操,曹孟德。
曹操手中紧握着那柄七宝刀——此刀乃他费尽心机借来,刀鞘镶嵌七颗宝石,璀璨夺目,刀锋却藏在华丽之下,冷冽如冰。他的心跳得飞快,掌心沁出冷汗,却依旧保持着沉稳的步伐。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临危不乱的本事,此刻虽孤身犯险,周身却隐隐透着一股武侠中人特有的“胆气”。
“相国,这七宝刀乃世间珍品,操偶得之,不敢独享,特来献给相国。”曹操的声音平静,听不出丝毫异样。
董卓正醉眼朦胧,见那刀果然华美,顿时喜上眉梢,伸手便要去接:“哦?呈上来让老夫看看。”
就在董卓俯身的刹那,曹操眼中寒光一闪!
他手腕猛地翻转,七宝刀顺势出鞘,一道冷电般的刀光,直刺董卓心口!这一刀又快又狠,凝聚了他全身的力气与胆识,颇有几分“荆轲刺秦”的决绝,更带着江湖刺客的凌厉。
董卓虽醉,反应却不慢。他身材魁梧,下意识地向后一仰,同时左手猛地拍出,竟带着几分西凉军的悍勇蛮力,堪堪避开要害。
“当!”
刀背擦着董卓的铠甲划过,发出刺耳的金铁交鸣。
“曹孟德!你敢行刺老夫?!”董卓又惊又怒,吼声如雷。
曹操心知失手,再无恋战之意。他猛地将七宝刀掷出,逼退上前的侍卫,转身便向外冲。他的身法不算精妙,却异常迅捷,像一只受惊的狸猫,在廊柱间穿梭,几个起落,便冲出了寝殿。
“抓住他!别让曹操跑了!”董卓的怒吼声,侍卫的喊杀声,瞬间响彻相府。
曹操不敢停留,借着夜色掩护,翻出相府高墙,一路向东,不敢回头。七宝刀留在了相府,成了他行刺的铁证,也成了他亡命天涯的开端。
……
逃出洛阳的曹操,不敢走大路,只能在荒野间穿行。他换上粗布衣衫,将胡须剃去大半,面容憔悴,却依旧眼神坚定。他知道,董卓必定会发出海捕文书,天下之大,竟难有他容身之处。
这日,他行至中牟县地界,终因疲惫不堪,被巡夜的县尉擒获。
“拿下!这就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曹操!”县尉厉声喝道。
曹操被押至县衙,心中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县衙内,灯火摇曳。中牟县令陈宫,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他看着堂下这个形容狼狈,却目光不屈的男子,心中已有了计较。
“你就是曹操?”陈宫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审视的意味。
“正是。”曹操昂然道,“董卓篡权,祸乱朝纲,我欲杀之而未能,如今被擒,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陈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敬佩。他起身,屏退左右,亲自为曹操松绑,倒身便拜:“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
曹操一愣:“县令此举何意?”
“董卓不仁,天下共愤,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公能挺身而出,行刺国贼,此等胆识,宫自愧不如。”陈宫扶起曹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宫虽为县令,却也知忠义二字。愿弃此微官,随公一同逃亡,共图大事!”
曹操又惊又喜,他没想到在此绝境,竟能遇到如此知己。两人当下彻夜长谈,从董卓的残暴,谈到天下的乱象,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陈宫虽为文官,却也通晓些粗浅的剑法,更有一副侠肝义胆,与曹操的枭雄之气,竟有几分相得益彰。
次日,陈宫挂印弃官,与曹操一同向西而去,欲投曹操的老友吕伯奢。
……
吕伯奢乃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见曹操与陈宫前来,大喜过望,连忙吩咐家人杀猪宰羊,自己则亲自去西村买酒。
曹操与陈宫在堂屋等候,却隐约听到后院传来“磨刀霍霍”之声,夹杂着“缚而杀之,何如”的低语。
曹操本就多疑,此刻亡命之际,更是惊弓之鸟。他对陈宫道:“吕家欲图我等!”
陈宫虽有疑虑,却也知道事出紧急。两人当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们拔剑冲入后院,见数人正捆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显然是误会了。但此时已然动手,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竟挥剑杀了上去!
陈宫大惊,想要阻止,却已来不及。吕家数口,瞬间倒在血泊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