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四年春,长江北岸的南郡残雪未消,南岸的荆南已透出暖意。曹操的败兵在帐中搓手取暖,蒋欲川的少年声线却刺破了颓丧;刘备的旌旗从夏口出发,关张赵的马蹄踏碎了荆南的沉寂。武陵的斧影、桂阳的伏兵、长沙的弓鸣,还有赵云怀中那枚冰凉的银枪吊坠,都在这场“荆州奠基战”中,为三国的棋盘落下了关键一子。
一、南郡定计:欲川献谋安残局 孟德北归布南疆
南郡的临时帅帐里,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帐内的寒气。曹操裹着狐裘,看着案上的军情简报——周瑜已率水师围了江陵,张辽从合肥送来急报“东吴有增兵迹象”,许昌的信使又催“后方需主公安抚”。帐下谋士们争论不休,有的劝“死守南郡待援”,有的劝“弃荆州回许昌”,吵得曹操心烦意乱。
“丞相,”蒋欲川突然开口,他站在帐角,手中还攥着那柄环首刀的刀鞘——这几日他跟着许褚巡营,见士兵们冻得缩肩,粮车只剩半车,心里早有了盘算,“死守南郡是下策,弃荆州是中策,‘北归许昌、分兵留守’才是上策。”
曹操抬眼,示意他细说。满帐谋士都看向这个半大少年,眼中带着轻视,却被他接下来的话镇住:“东吴赤壁虽胜,却急着打开北大门——合肥是丞相的南疆,却是他们的北关,周瑜定会转攻合肥,不会死缠江陵;我们若暂回许昌,一可收编张绣的凉州兵、安抚马腾(注:此时马腾尚在许昌为官,此处为蒋欲川基于“西凉兵可用”的少年视角献策),补足赤壁折损;二可让曹仁将军守江陵,凭城坚粮足拖垮周瑜;三可派张辽将军督合肥,再增派李典、乐进相助,防东吴北上。待来年兵强马壮,再南下取荆州不迟。”
程昱抚须点头:“欲川此计,兼顾后方与前沿,老成持重,远胜我等争论!”曹操也笑了,拍着蒋欲川的肩:“好个少年老成!就依你计!许褚,率五千精兵护我回许昌;曹仁,领一万兵马守江陵,记住‘坚守不出,拖垮周瑜’;张辽,即刻赶赴合肥,与李典、乐进汇合,务必守住淮南!”
三日后,曹操的北归队伍踏上归途。蒋欲川骑着一匹小马,跟在许褚身后,回头望向南郡城头的“曹”字旗,心里暗忖:这乱世棋局,原来比练刀还难,却也更有意思。而留在江陵的曹仁,已下令封死城门,备好滚木礌石,等着与周瑜的持久战。
二、荆南出师:玄德借名兴义旅 孔明分路授机宜
几乎在曹操北归的同时,夏口的州牧府里,刘备正拿着刘琦的手令——刘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亲笔写下“以玄德公代掌荆州事”,托付给刘备。诸葛亮站在舆图旁,羽扇轻摇:“主公,曹仁与周瑜在江陵死磕,荆南四郡空虚,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可分三路:
1. 张飞率三千兵马取武陵:武陵太守金旋无谋,却有两员猛将,需凭勇力破之;
2. 赵云率三千兵马取桂阳:太守赵范麾下有谋士邓蒲,善设伏兵,需以智取胜;
3. 关羽率五千兵马取长沙:太守韩玄多疑,却有老将黄忠坐镇,需缓图之。”
刘备点头,召来关张赵:“翼德,你性急,切记‘胜不骄,不屠城’;子龙,你智勇双全,务必安抚好桂阳百姓;云长,长沙黄忠乃名将,若能收服,胜过斩杀。”三人齐声领命。
次日清晨,三路人马陆续出发。张飞的队伍最是张扬——丈八蛇矛斜扛在肩,乌骓马喷着响鼻,士兵们喊着号子,往武陵而去;赵云的队伍则低调得多,银甲白袍的士兵们束紧行囊,龙胆亮银枪竖在马侧,透着一股精锐的肃杀;关羽的队伍走得最晚,青龙偃月刀悬在马鞍旁,赤兔马踏着缓步,像是在思考如何应对长沙的老将。
三、武陵鏖战:翼德怒劈双猛将 金旋畏威献城池
武陵城外十里,金旋的队伍已列好阵势。他身边立着两员猛将:左首是“劈山斧”雷铜(虚构,借演义后期人物提前出场,改为金旋部将),身高九尺,手持一柄百斤重的开山斧,斧刃闪着寒光;右首是“双鞭将”宋宪(虚构,与吕布部将同名不同人),身材敦实,两柄熟铜鞭各重三十斤,缠在腰间。
“张飞!你借刘琦之名夺我城池,乃是乱臣贼子!”金旋勒马大喊,声音发颤——他早听说张飞在长坂坡一声喝退百万兵,心里发怵。
张飞大笑,拍马冲出:“金旋小儿!敢在爷爷面前逞能?先过我这矛!”雷铜见状,催马迎上:“黑炭头休狂!吃我一斧!”开山斧带着风声劈下,张飞不闪不避,丈八蛇矛横挑,“当”的一声巨响,雷铜只觉手臂发麻,斧柄险些脱手。
“好力气!”雷铜咬牙,斧法一变,“劈山式”“断江式”接连使出,斧影笼罩张飞。张飞却游刃有余,矛法展开“破军十三式”,时而直刺,时而横扫,逼得雷铜连连后退。宋宪见雷铜不敌,催马舞鞭冲来:“张贼!我来助你!”双鞭如流星般砸向张飞后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