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一个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一座古朴的村落里。
我飘荡在这看似寻常的村落上空。
这座村落隐匿于群山环抱之中,四周青山如黛,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村舍错落有致,白墙黑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芬芳和柴火的香气,让人感到格外惬意。
我顺着一条蜿蜒的石板路,飘进了村子的深处。
在一处略显陈旧的小院前,我停了下来。
院子的门半掩着,透过门缝,我看到一位老者正坐在院子中央的木椅上,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物件。
他的身旁,堆满了各种形状的木材和雕刻工具,斧、凿、锯、刀等工具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历的无数次精雕细琢。
我轻轻地穿过门,来到老者身边。
此时,我看清了他手中的东西——一块尚未完成的傩面。
老者神情专注,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雕刻的执着与热爱。
他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但他的双手却依然稳健有力。
“傩面啊,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扭头一看,不知何时,一位年轻人站在了我的身旁。
他是老者的孙子,叫阿明。
阿明看着爷爷手中的傩面,眼中满是崇敬。
“在咱们这儿,傩面可不只是个物件,它是傩文化的魂儿,以前,在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傩面和傩戏可流行了。”
我静静地听着,阿明仿佛感受到了我的存在,继续说道:“爷爷这一辈儿的人,对傩面雕刻那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傩面雕刻得用合适的木材,像樟木、白杨木,这些木材质地细腻,不容易开裂,最适合雕刻傩面了。”
只见老者拿起一块已经初步勾勒出轮廓的樟木,用砂纸仔细地打磨着表面,使它变得更加光滑。
“这打磨可得小心着,不能急,得把木头表面的毛刺都磨平咯,不然刻的时候容易崩茬儿。”阿明解释道。
打磨好后,老者拿起一把刻刀,开始在木头上雕刻。
他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纷纷落下。
不一会儿,傩面的大致形状便显现出来。
“傩面的造型那可是有讲究的,有的狰狞恐怖,是为了吓走那些邪祟;有的和蔼可亲,代表着神灵的庇佑。每一种造型都承载着咱们老一辈的信仰和期望。”阿明说道。
老者雕刻的这张傩面,双目圆睁,龇牙咧嘴,透着一股威严与神秘。
“爷爷这是在刻一张驱邪的傩面,您看这线条,刚劲有力,得把那种威慑力给刻出来。”阿明指着傩面说道。
随着老者手中刻刀的不断舞动,傩面的细节逐渐丰富起来。
他精心雕琢着傩面的五官,每一刀都精准无比,仿佛赋予了这张傩面生命。
“雕刻傩面,得心中有像,这像可不是凭空来的,是一辈辈传下来的,也是从咱的生活里来的。”阿明说道。
我看着老者专注的神情,不禁感叹这门技艺的精湛。
“这傩面雕刻完了,是不是就可以用了?”我虽为虚影,却忍不住在心中发问。
阿明喃喃自语,又似回答我的问题:“还早着呢。雕刻完了,还得进行彩绘。这彩绘的颜料也都是咱自己调配的,用的都是天然的材料,像植物的汁液、矿石粉末,这样绘出来的颜色不仅鲜艳,还能保存很久。”
老者停下手中的刻刀,起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颜色的颜料。
他小心翼翼地调配着颜料,然后拿起一支毛笔,开始为傩面上色。
他的笔触细腻,将红色涂在傩面的嘴唇上,将绿色绘在傩面的服饰花纹上,将金色勾勒在傩面的装饰线条上。
不一会儿,原本略显单调的傩面变得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这彩绘可重要了,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寓意。红色代表着吉祥、热烈,绿色象征着生机、希望,金色则寓意着神圣、高贵。”阿明说道。
看着眼前色彩绚丽的傩面,我心中充满了震撼。“这么精美的傩面,现在还有人用吗?”我又在心中问道。
阿明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啊,傩戏不像以前那么流行了,会雕刻傩面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咱爷爷一直坚持着,他说这是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在咱这辈儿断了。有时候,村里有一些祭祀或者传统活动,还会用到傩面和傩戏,爷爷就会把他雕刻的傩面拿出来。”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阿明说:“估计是村里的人知道爷爷又刻好了新的傩面,都来看了。”
不一会儿,一群村民走进了院子。
他们围在老者身边,看着新刻好的傩面,纷纷赞叹。
“李大爷,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绝了,这傩面看着就有股子精气神儿!”一位中年男子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