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奶奶和梅花筹备的剪纸培训班逐渐步入正轨,教室里时常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剪刀剪纸的“沙沙”声。
那一张张五彩斑斓的剪纸作品,仿佛是孩子们内心美好的映照,也让剪纸这门古老艺术在这个小空间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王奶奶和梅花未曾想到,更大的机遇正悄然降临。
一天,几位看起来很儒雅的人士,找到了王奶奶的窑洞。
来人表明身份,说是教育局的,诚恳地说道:“王奶奶,我们了解到您的剪纸手艺精湛,在村里教孩子们剪纸也卓有成效。
我们希望您能招收一些有天赋的老师,将剪纸课程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让更多孩子能系统地学习这门传统艺术。”
王奶奶又惊又喜,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过了片刻,她才连连点头:“这是好事啊,我肯定配合!只是我一个老太婆,怕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工作人员笑着安慰道:“王奶奶,您别谦虚。您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您有丰富的经验,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送走教育局的人后,王奶奶立刻和梅花商量起来。
梅花兴奋地说:“奶奶,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能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说不定能培养出一大批传承者呢!”
王奶奶深以为然,说道:“只是招收有天赋的老师,得好好把关。这剪纸教学,不仅要手艺好,还得会教孩子。”
于是,王奶奶和梅花在培训班里张贴了招募老师的告示,又通过网络发布了消息。
没过多久,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有当地的民间艺人,渴望将自己的技艺传播得更远;
还有一些热爱剪纸的在职教师,希望能为校园文化增添一抹亮色。
王奶奶和梅花对报名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先是考察剪纸技艺,让每个人现场创作一幅作品。
只见报名者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剪刀在纸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便呈现在眼前。
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气势磅礴的山水,还有寓意吉祥的人物。
王奶奶仔细端详着每一幅作品,不仅看技艺是否娴熟,更注重作品中是否蕴含着创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独特理解。
除了技艺,教学能力的考察也至关重要。
王奶奶让报名者们模拟课堂,给培训班的孩子们上一堂简短的剪纸课。
有的报名者虽然剪纸手艺高超,但在教学时却显得有些局促,不知如何引导孩子们;
而有的则能生动有趣地讲解,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经过几轮筛选,终于确定了几位有天赋、有能力的老师。
接下来,便是紧张的培训阶段。
王奶奶亲自授课,她从剪纸的历史渊源讲起,详细阐述了不同地域剪纸风格的特点,让老师们对剪纸艺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在技巧方面,王奶奶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
如何下刀更稳,怎样把握线条的粗细变化,如何通过折叠纸张创造出丰富的图案,老师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要点。
“大家看,这剪刀的角度很关键,稍微偏一点,剪出来的线条就不流畅了。”
王奶奶一边示范,一边叮嘱老师们。
一位年轻的老师忍不住感叹:“王奶奶,您这几十年的功夫,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以前我觉得自己剪纸还不错,现在才知道,要学的还有太多。”
培训期间,老师们也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创意。
有人提出可以将剪纸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制作出更符合孩子们审美的作品;
有人则建议在教学中融入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剪纸的寓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老师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局的领导也前来观摩,对培训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很快,剪纸课程便在学校里正式开课了。
在学校的剪纸课堂上,孩子们对这门新奇的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老师们按照王奶奶传授的方法,从简单的图案教起,先让孩子们熟悉剪纸的基本技巧。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剪一只小蝴蝶。大家先把纸对折,然后跟着老师的步骤,剪出蝴蝶的轮廓。”一位老师耐心地讲解着。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手中的剪刀虽然有些笨拙,但眼神中却充满了专注。
不一会儿,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蝴蝶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有的蝴蝶翅膀宽大,像是要展翅高飞;有的蝴蝶身上还剪出了漂亮的花纹,仿佛穿上了五彩的衣裳。
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
举办剪纸展览,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展示在校园的宣传栏里,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