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风雪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终于看到炊烟。刘墨扯下腰间的玉佩,这是原主母亲留下的唯一遗物:"去换些吃的,我们得找个地方落脚。"小翠犹豫着接过玉佩,刚要转身,远处传来马蹄声。刘墨一把将她推进灌木丛,自己也伏在雪地里。一队绿营兵模样的人策马而过,为首者腰间悬着柳叶刀,马鞍上挂着《明史》抄本的封皮。"看来戴震说得没错,整个直隶都在搜捕《明史》批注者。" 刘墨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在松雪斋看到的《明史》批注本,那些用朱砂圈点的文字仿佛还在眼前:"奴才该死"、"此乃逆言"。
他们辗转来到苏州城外,城墙上贴着悬赏告示,画像上的人赫然是刘墨。小翠吓得面无人色:"少爷,怎么办?"刘墨扯下头巾包住脸:"戴先生说过,苏州有他的人接应。我们去玄妙观找个姓柳的道长。"两人混在进城的挑夫队伍中,刚走到观前街,就被几个泼皮拦住去路。为首的麻子伸手去抓小翠的包袱:"小娘子长得标致,陪大爷喝杯酒怎样?"刘墨刚要动手,人群中突然飞出一枚铜钱,正中小子手腕。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分开众人:"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当苏州府的王法不存在吗?"麻子一看对方腰间的玉佩,立刻点头哈腰:"原来是柳公子,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年轻人摆摆手,示意泼皮们退下。刘墨注意到他腰间的玉佩上刻着 "天地会" 三字,与戴震书房中见过的令牌极为相似。"在下柳如是,戴震先生让我在此等候多时。" 年轻人作揖道,"两位请随我来。"他们跟着柳如是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处不起眼的宅院。柳如是推开后门,刘墨闻到熟悉的墨香 —— 正是松雪斋的味道。
"戴震到底是什么人?" 刘墨警惕地问道。柳如是苦笑:"实不相瞒,戴先生是天地会苏州分舵的堂主。此次让两位来江南,一是为了保护《明史》批注本,二是......"话音未落,院门突然被撞开。五六个捕快手持利刃闯进来,为首者正是在冰河追杀他们的捕头。"柳堂主,别来无恙?" 捕头冷笑着抽出腰间的佩刀,"天地会勾结逆党,该当何罪?"柳如是脸色大变,突然转身撞破后窗,带着刘墨和小翠翻墙逃进隔壁的绣坊。绣娘们尖叫着四散奔逃,刘墨看到一架织机上正绣着《明史》的残卷图案。"快走!" 柳如是将他们推进一间堆满绸缎的库房,自己则返身堵住门口。刘墨听到刀剑相交的声音,夹杂着柳如是的惨叫声。小翠吓得浑身发抖,刘墨捂住她的嘴,透过门缝看到捕头提着滴血的柳叶刀走进来。就在这时,库房的地板突然裂开,一只手将他们拽进暗道。地道里漆黑一片,刘墨听到流水声,估摸着是通向护城河。带路的人举着油纸灯笼,刘墨认出是松雪斋的伙计。戴先生早有安排,苏州城每个分舵都有逃生地道。" 伙计压低声音,"两位暂且在寒山寺落脚,戴先生明日便到。"
他们在寒山寺的藏经阁躲了三天。刘墨借着佛前长明灯的光,仔细研读《明史》批注本。当看到原主莫罗在靖难之役章节写下 "成祖虽篡,犹胜建文" 时,不禁冷汗直冒 —— 这种议论在乾隆朝足以诛连九族。第四天清晨,戴震终于现身。他换下儒生长衫,身着藏青色劲装,腰间别着两把左轮手枪 —— 这是刘墨在现代博物馆见过的明代制式武器。"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两位了。" 戴震将手枪拍在供桌上,"天地会需要《明史》批注本中的反清证据,而两位......"刘墨突然打断他:"戴先生,我只想安身立命,不想卷入党派之争。"戴震冷笑:"林公子(刘墨化名)可知,你批注的《明史》已被顺天府列为逆书?就算你躲到天涯海角,乾隆皇帝也会派人追杀。"刘墨握紧《明史》抄本,突然发现扉页夹层里藏着一张纸条。展开一看,竟是莫罗生母的血书:"忍字心头一把刀,莫忘靖难忠臣骨。"
戴震凑近一看,脸色大变:"这是前明忠臣后裔的标记!原来莫罗少爷......"刘墨突然意识到,原主莫罗的生母很可能是建文旧臣之后。他想起莫罗记忆中母亲临终前的话:"莫要忘记你是谁的子孙。戴先生,我想通了。" 刘墨将血书收好,"我可以帮天地会整理《明史》批注,但我要你保证小翠的安全。"戴震点头:"苏州织造局有位姓沈的主事,是我们的人。我会安排你们在他府上暂住。"当晚,刘墨和小翠被送到沈府。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宅院,假山流水,曲径通幽。沈主事亲自迎接,刘墨注意到他书房里挂着一幅《江天暮雪图》,正是戴震之前提到的联络暗号。"林公子请放心,府上绝对安全。" 沈主事将他们带到西跨院,"这是拙荆的绣房,等闲人不得入内。"小翠看到满屋子的绣绷和丝线,眼睛一亮:"沈夫人,这些绣品真漂亮。"沈主事笑道:"小女若雪最擅苏绣,明日让她来教姑娘。"接下来的日子,刘墨白天在沈府的书房整理《明史》批注,晚上则教小翠识字。他发现小翠天资聪颖,不到半月就能通读《三字经》。"少爷,你说我们能一直这样下去吗?" 小翠捧着绣绷,针脚细密地绣着《归去来兮辞》。刘墨望着窗外飘落的梅花,心中却想起戴震昨日留下的话:"乾隆皇帝已下旨严查《明史》批注,江南各府正在挨家挨户搜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