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办公室,宽敞、肃穆,空气中弥漫着红木家具和书卷特有的沉静气息。沙瑞金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却驱不散他眉宇间凝聚的一丝阴霾。
他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着一份文件——省政协最新报送的《关于当前汉东省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与企业家思想动态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装帧精美,措辞严谨,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却让沙瑞金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报告并非尖锐的批评,而是以一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温和口吻,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汉东民营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企业家群体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是,(这个“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报告的核心)调研中也发现,部分企业家,特别是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关联较深的企业家,流露出一些担忧情绪。
报告归纳了几点担忧:一是认为当前某些政策在执行层面存在“不确定性”,解读尺度不一,让企业难以形成稳定预期;二是认为部分执法、检查行为存在“一刀切”现象,不同程度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三是……沙瑞金的目光在第三点上停留了许久:“三是,少数涉及具体企业或企业家的调查行动,声势过大,方式方法有待商榷,容易引发市场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对区域营商环境的声誉可能造成潜在影响。”
“营商环境的声誉……”沙瑞金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这是他上任以来最为看重的事情之一。他力主推动汉东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招商引资,口号就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这份报告,像一根细刺,扎进了他最为关注的领域。
高育良那篇在内参渠道流传的文章,他虽然尚未看到全文,但风声已经透了过来,核心观点就是“程序正义”。现在,政协的报告又指向了“营商环境”和“调查方式”。这两者看似不直接关联,但内在的逻辑线条,却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侯亮平和他主导的,针对山水集团及其关联案件的反贪调查。
这是一种组合拳。高育良在理论和上层舆论上占据了“法治”和“程序”的制高点,而政协的报告,则从经济和稳定的层面,提出了看似中肯却分量不轻的“提醒”。这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不是在对抗反腐大局,而是在质疑他沙瑞金主导下的反腐“具体方式”是否恰当,是否顾全了大局。
沙瑞金深吸了一口气,试图驱散心中的烦躁。他欣赏侯亮平的锐气和能力,这股“鲶鱼效应”正是他用来搅动汉东沉寂局面的重要棋子。侯亮平办案可能确实急切了些,方式可能不够“圆滑”,但目的是纯粹的,效果也是显着的,挖出了像陈清泉这样的**分子,直指赵立春留下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如果因为这些“程序”、“影响”之类的顾虑就束手束脚,反腐还如何深入?
但另一方面,他作为省委书记,必须考虑全局。报告里提到的“引发市场猜测和恐慌”、“影响营商环境”,并非空穴来风。他最近也接到一些汇报,提到省里几个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有所放缓,部分外商投资者开始持观望态度。如果这种态势蔓延,影响到汉东的经济发展数据,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稳定,那问题就严重了。反腐是为了清除毒瘤,更好地发展,但如果因为反腐而影响了发展,甚至引发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那就背离了初衷,上面会怎么看待他沙瑞金的工作?
平衡,永远是最难的课题。尤其是在汉东这个局面复杂、暗流汹涌的地方。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对秘书吩咐道:“请祁同伟同志过来一趟。”
他需要了解更多具体情况。祁同伟作为公安厅长,负责社会治安,也最贴近企业界的动态,听听他的直接汇报,或许能帮助自己更清晰地判断形势。
不久,祁同伟到了。他穿着一身合体的警服,肩章上的星徽在阳光下闪烁,步伐沉稳有力,敬礼的动作标准而充满力量。
“瑞金书记,您找我?”祁同伟的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
“同伟来了,坐。”沙瑞金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自己也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拿着那份政协报告,走过去坐在了祁同伟旁边的单人沙发上。这个细节,显得不那么正式,更利于交谈。
“看看这个,”沙瑞金将报告递给祁同伟,“政协刚送来的,反映了一些企业家的思想动态。你是公安厅长,维护社会稳定是你的首要职责。社会治安方面,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情况?特别是企业界,有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苗头?”
祁同伟双手接过报告,神情专注地快速翻阅起来。他看得很快,但关键处会稍作停顿,眉头微微蹙起,显得非常重视。看完后,他轻轻将报告放在茶几上,身体坐得笔直,汇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