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的官场,像一片对气压变化敏感至极的原始森林。一丝微弱的气流转向,一缕不易察觉的温度升降,都能引起层层林木、蔓蔓枝藤的连锁反应,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生态系统的风暴前兆。林志为被省纪委立案审查的消息,就如同这样一股骤然改变的气压,以超越任何红头文件的速度,无声却剧烈地席卷了汉东省的每一个权力角落。
省委常委会的内容,理论上属于高度机密。但在汉东,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的秘密。会议结束不到两个小时,关于“沙书记挥泪斩马谡,亲手拿下爱将林志为”的各种版本、各种细节的描述,就已经通过无数或明或暗的渠道,传递到了无数双竖起的耳朵里。
(视角一:省委大楼的走廊与办公室)
消息最先在省委、省政府两大院内部发酵。午餐时间的小食堂,往常略显嘈杂的交谈声低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和压低嗓音的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发改委的林志为,栽了。”
“省纪委立案了!沙书记亲自点的头!”
“我的天……这么快?林志为不是沙书记一手提拔的改革尖兵吗?”
“尖兵?那是以前!现在可是违规操作的典型!材料扎实得很,沙书记想保都保不住。”
“啧啧,这下有意思了。看来啊,这汉东的天,没那么容易变。”
“高书记在会上可是明确支持沙书记的决定,说这是‘刮骨疗毒’的体现……”
“呵呵,这话你信?高书记那是站在政治正确的高度上……这背后的风,刮得才厉害呢!”
官员们交换着信息,揣摩着上意。每一个表情,每一句看似随意的话,都可能蕴含着站队的选择和自保的智慧。那些原本就因为沙瑞金锐意改革而感觉自身利益受到冲击、或者只是单纯持观望态度的中层干部,此刻心中的天平发生了明显的倾斜。沙瑞金连自己最器重的先锋官都保不住,这权威受损的信号实在太强烈了。相比之下,高育良副书记一如既往的沉稳,他那一系的人马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冲击,祁同伟厅长的地位更是稳如泰山。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一些原本打算向新书记靠拢、争取在改革中有所作为的干部,开始悄悄放慢了脚步,甚至重新审视自己手头的工作,担心是否也会因为“步子迈得太大”而成为下一个林志为。一种“少干事、少出错、不干事、不出错”的消极氛围,如同无形的雾气,开始在一些部门弥漫开来。
(视角二:祁同伟的办公室)
省公安厅厅长办公室内,气氛则截然不同。祁同伟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听着程度面带笑容的汇报。
“厅长,消息已经彻底传开了。效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程度难掩兴奋,“下面反馈上来的信息看,很多人都在重新掂量了。几个之前态度暧昧的厅局负责人,刚才已经主动打电话到高书记办公室或者我这里,表示‘坚决拥护省委决定’,话里话外,都是在表忠心。”
祁同伟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脸上没有任何得意的表情,反而异常冷静:“这才只是开始。沙瑞金毕竟是书记,底蕴还在。一次打击,还不足以定乾坤。”
“但这次打击,打在了他的七寸上。”程度分析道,“林志为是他改革的标志性人物,拿下林志为,就等于宣告了他那条激进的改革路线在汉东暂时行不通了。接下来,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干部使用,恐怕都得更多地考虑‘稳定’和‘规矩’,而这,正是高书记和您最擅长的领域。”
祁同伟微微颔首:“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把局面拉回到我们熟悉的轨道上来。告诉下面的人,稳住,不要得意忘形。尤其是对沙瑞金同志,表面上的尊重必须做到十足。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显得我们顾全大局。”
“明白!”程度点头,又补充道,“另外,侯亮平那边,似乎没什么动静。反贪局这几天异常安静。”
“他?”祁同伟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现在是孤家寡人,沙瑞金受挫,他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内部又有吕梁掣肘,他还能翻起什么浪?暂时不用管他,稳住我们自己的阵脚,消化这次的成果才是关键。风向,已经在我们这边了。”
(视角三:沙瑞金的困局与侯亮平的焦虑)
与祁同伟那边的沉着冷静相比,沙瑞金的处境可谓内外交困。
办公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秘书轻手轻脚地送文件进来,都能感觉到那种无形的低气压。沙瑞金试图维持表面的平静,继续处理日常公务,但他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些原本推进顺利的工作,阻力突然变大了。
几个原本约定好要来汇报工作的地市主要负责人,不约而同地以“临时有紧急事务”为由请假或推迟。一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的改革方案,在征求意见时,收到的反馈不再是以前的支持或建设性意见,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存在风险”、“需要进一步慎重研究”、“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的质疑和变相否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