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虫族主力被击溃的第三日,周边的星空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联合舰队的每一艘战舰都停泊在预定休整区域,舰体表面的弹痕与能量灼烧痕迹尚未完全修复,却已开始了一场严肃的战后总结——这场复盘,关乎未来防线的每一处细节。
地球联合舰队的“燎原号”指挥舱内,陈默端坐于主位,两侧的投影屏上滚动着各战舰的战斗数据。“天狼号”舰长率先起身,语气凝重:“战斗中,我们的三号噬能模块出现两次过载,虽未影响防御,但暴露了能量转化效率的短板——当同时吸收三发以上虚空能量束时,模块散热系统会陷入停滞,需要手动重启。”他身后的工程师立即调出三维模型,指着模块内部的散热导管解释:“后续会加装超导散热片,将过载阈值提升50%,同时增加自动重启程序,避免依赖人工操作。”
星盟的“水晶之翼号”舰长紧随其后,蓝色的水晶投影在舱中亮起:“我们的水晶护盾在对抗虚空虫兵的腐蚀液时,损耗速度比预期快30%。分析发现,腐蚀液中的虚空粒子会渗透水晶结构,导致能量传导中断。后续会在水晶表面覆盖一层虫族生物涂层,利用虫煞提供的噬能物质,提前中和腐蚀液中的虚空粒子。”
每一艘战舰的总结都精准到具体数据与故障节点,从武器系统的弹药装填效率,到通讯频道在虚空能量干扰下的稳定性,再到船员应急反应的时间差,所有问题都被一一记录,并由联合技术团队现场制定整改方案。陈默全程认真聆听,偶尔提出补充建议:“所有战舰的整改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同时要将故障案例整理成手册,分发给每一位船员,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与此同时,机甲部队的战后总结在苗王小世界的地面基地展开。三百台幸存的机甲整齐排列在停机坪上,部分机甲的肩甲、腿部仍残留着战斗破损,机械臂的关节处还在滴着润滑油。赵峰站在高台上,手中握着战术平板,屏幕上播放着战斗中的失误片段:“注意这里——在突袭虚空旗舰时,第七小队的五台机甲因追击过深,脱离了掩护范围,导致被虚空触须缠住,虽最终突围,但机甲核心受损严重。这暴露了我们战术执行中的‘冒进问题’,后续训练必须强化‘编队协同意识’,每台机甲的行动都要与队友保持100米内的支援距离。”
机甲维修组组长随后上前,展示着拆解后的受损部件:“部分机甲的噬能光刃在连续切割虚空甲壳后,刃面出现崩裂——这不是材质问题,而是能量输出不稳定导致的。我们会在光刃内部加装‘虚空能量调节器’,根据切割目标的硬度自动调整能量输出,同时更换更耐磨的合金刃面,延长使用寿命。”
机甲驾驶员们围在故障部件旁,热烈讨论着改进方案。有驾驶员提出:“战斗中,机甲的雷达有时会误判虚空虫兵的位置,能不能优化探测算法?”技术人员立即回应:“已经在调试新的算法模型,加入虫煞提供的虚空生物能量特征库,下周就能完成升级,误判率会降低到5%以下。”整个停机坪没有丝毫懈怠,每一个失误都被转化为改进的方向,每一次讨论都在为机甲部队的战斗力注入新的活力。
在各部队紧锣密鼓整改的同时,苗王小世界的一片开阔平原上,一场庄重的工程正在启动——陈默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星域烈士陵园”,让所有为守护文明牺牲的将士,都能拥有一处被铭记的归宿。
工程队连夜平整土地,用特殊合金打造陵园的围墙,围墙表面刻着星空中常见的星座图案,象征着牺牲将士的精神如同星辰般永恒。陵园中央,一座高百米的英雄纪念碑拔地而起,碑体由透明的水晶与黑色的星钢拼接而成,正面雕刻着“为文明而战,为星空而守”的鎏金大字,背面则预留出巨大的空白区域——这里将刻下每一位阵亡者的名字,无论他们是地球人类、星盟水晶族,还是虫族战士。
刻名工作由阿奇的机械族人负责,他们用高精度激光在碑体上雕刻,每一个名字都清晰而庄重。地球战舰上牺牲的船员、星盟水晶战舰中陨落的战士、为掩护主力而献身的噬能虫族战士,他们的名字被一一排列,没有种族之分,没有职务之别,只以牺牲时间为序,静静躺在纪念碑上。
揭碑仪式当天,联合舰队的所有成员、星盟代表与虫煞率领的虫族战士齐聚陵园。陈默身着黑色制服,手持白色花束,缓步走到纪念碑前,深深鞠躬:“你们用生命筑起了星域的防线,用热血守护了文明的火种。这座纪念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名字;我们的每一次战斗,都会带着你们的信念前行。”话音落下,礼炮在星空中轰鸣,白色的花瓣随风飘散,落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形成一片洁白的花海。从此,这里成为了苗王小世界的精神地标,每到战斗纪念日,都会有人来此献上花束,缅怀那些逝去的英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