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教授的实验室里,陈默正调试着空间模拟器,屏幕上的迷雾之海模型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他手忙脚乱地操作,身后传来莱拉的笑声:“又忘了给暗物质参数加补偿系数?”
“被你说中了。”陈默回头,看着她手里提着的保温盒,“今天带了什么?不会又是光苔粥吧?”
“才不,”莱拉把盒子推给他,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蓝色水果,“这是‘星果’,泽尔星的安神果,你最近总熬夜,吃这个能缓解神经疲劳。”她凑过来看模拟器,“还是没找到能量塔的精确坐标?”
“差一点。”陈默叉起一块星果,酸甜的汁水在舌尖化开,“星盘的第七个节点总在漂移,像是被某种力场干扰。”
“试试用‘空间回声’技术?”门口传来凯伦教授的声音,老教授手里拿着杯热气腾腾的饮品,“我年轻时研究古代星图,就靠这个找到过隐藏的行星。”他把饮品递给陈默,“泽尔星的‘云雾茶’,比你们地球的咖啡温和。”
陈默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空间回声?就是通过暗物质的波动反推坐标?”
“没错。”凯伦坐进悬浮椅,看着莱拉帮陈默调整参数,“这丫头昨天熬了通宵,把你需要的力场模型都建好了。”
莱拉的蓝脸泛起红晕:“教授!我只是……觉得陈默的思路很有趣。”
陈默心里一暖,调出模型:“其实我昨天也想到了,但不敢确定。泽尔星的力场计算方式和地球的阵法推演不太一样。”
“那就结合起来啊。”莱拉敲了敲屏幕,“你看,用你们的‘阵眼定位法’锁定大致范围,再用我们的‘回声算法’精确坐标,这不就成了?”
模拟器的警报声停了,屏幕上的第七个节点稳稳亮起。陈默和莱拉对视一眼,同时笑出声。凯伦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我就说,两种文明的智慧碰在一起,总能擦出点火花。”
傍晚的琉璃城,陈默和科里坐在光苔森林边的长椅上。科里举着光苔制成的荧光棒,绿色的光芒映在他脸上:“真不敢相信,你下周就要去迷雾之海了。”
“只是先去探路。”陈默看着空中飘过的能量云,“等弄清楚情况,会回来告诉你们的。”
科里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金属小盒子:“这个给你。”里面是块巴掌大的芯片,“泽尔星的‘空间信标’,就算在迷雾里,也能把信号传回来。我在里面存了光苔森林的影像,想家的时候看。”
陈默捏着芯片,冰凉的触感里藏着暖意:“你们泽尔人不是不擅长送礼物吗?”
“那是对陌生人。”科里挠了挠头,蓝色的手指绞着衣角,“莱拉说,朋友就要送最重要的东西。这信标是我用三个月贡献值换的。”
图书馆的阅览区,莱拉正帮陈默整理借阅的古籍。她突然指着其中一页:“你们地球的‘春节’,真的要贴红色的纸,吃圆圆的食物?”
“嗯,红色代表喜庆,饺子和汤圆象征团圆。”陈默想起去年和潘红他们包汤圆的场景,嘴角弯起,“可惜这里没有面粉,不然请你尝尝。”
“我让食堂试试用星果做馅料!”莱拉眼睛一亮,“泽尔星的淀粉植物虽然不一样,但我查了资料,能做出类似的口感。对了,你们的‘饺子’要捏花边吗?”
陈默被她认真的样子逗笑:“不用那么讲究,有心就行。”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个小布包,“这个给你。”里面是片晒干的银杏叶,“地球的树叶子,秋天会变成金色,像你们的光苔森林。”
莱拉小心翼翼地捧着银杏叶,指尖轻轻摩挲:“我会把它做成书签,放在《地球文明史》里。”她抬头时,菱形瞳孔里映着光苔的荧光,“你一定要回来,我还没听你讲完长城的故事。”
出发前一天,凯伦教授把陈默叫到实验室。老教授打开一个尘封的箱子,里面是个老式的光学望远镜。“三百年前,华夏遗民送给泽尔星的礼物,”他把望远镜递给陈默,“他们说,用它能看到地球的方向。”
陈默举起望远镜,镜片里的星空突然变得清晰,猎户臂的旋臂像条发光的绸带。“谢谢您,教授。”
“该说谢谢的是我。”凯伦看着他,“你让我明白,科技再先进,也比不上文明之间的理解。泽尔星的数据库里,以后会永远留一个位置,存放地球的故事。”
莱拉和科里也来了,手里提着个保温桶。“饺子!”科里掀开盖子,里面是绿色的圆球状食物,“星果馅的,莱拉捏了一上午花边。”
莱拉红着脸递过双筷子:“可能味道不一样,但……”
“一定很好吃。”陈默夹起一个,咬下去时,清甜的汁水混着熟悉的暖意漫开来。
“我们查了地球的习俗,”莱拉轻声说,“送别时要说‘一路顺风’。”
科里用力点头:“还有,我们帮你申请了泽尔星的‘荣誉居民’身份,以后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