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的太平洋深处,陈默站在“昆仑号”指挥舰的舰桥上,指尖划过全息作战地图。联合舰队的三百艘舰艇正以菱形编队展开,引擎喷口的幽蓝光晕在海面上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下协同演练,所有通讯信号都被压缩在0.1赫兹的深海低频波段,船体表面覆盖的纳米吸波材料更是让雷达波如同坠入黑洞。
“能量屏蔽阵列第三区出现波动。”通讯器里传来技术官的声音,陈默抬眼望向舷窗外,海水在阵法作用下呈现出奇异的扭曲感,仿佛一块被拉伸的蓝色玻璃。
与此同时,近地轨道外侧,三艘形似鳐鱼的外星探测器正悬浮在小行星带边缘。它们的光学传感器穿透云层,却只能捕捉到太平洋上一片模糊的能量迷雾——那是陈默结合古阵法与量子物理研发的“混沌屏障”,能让所有电磁波在其中发生无序折射。
“目标区域能量读数异常,但未检测到标准曲率引擎特征。”观测者734号的意识流在探测器间传递,它的数据库里,地球文明仍停留在化学燃料推进的阶段。三天前,月球背面的监测站捕捉到一次短暂的空间涟漪,能量等级足以启动一艘中型战舰,这才让星际联盟派出了监视小队。
734号调高分辨率,试图解析屏障的能量构成。然而屏幕上的波形突然剧烈震荡,一道高频脉冲顺着探测波束反冲而来——那是陈默设置的“镜面反射”程序。探测器的左翼瞬间爆出一串火花,光学传感器陷入持续的雪花屏。
“警告!遭遇定向能量反击,强度相当于三级防御武器。”734号的意识流出现了0.3秒的紊乱,这在以精准着称的观测者族群里,已是罕见的失态。它迅速后撤五十万公里,与另外两艘探测器组成三角防御阵。
深海中,“昆仑号”的战术指挥室里响起低低的欢呼声。陈默调出外星探测器的轨迹预测图,上面的红点正以匀速远离地球。“他们还在怀疑。”他轻笑一声,按下战术面板上的红色按钮,“启动‘星尘’伪装程序,让他们看看‘该看到’的东西。”
下一秒,太平洋上空的能量迷雾突然散去,卫星图像里出现了二十艘老式驱逐舰,烟囱里冒着滚滚黑烟,正进行着常规的火炮射击训练。
轨道上,734号看着传回的画面,意识流里的疑虑渐渐消散。它记录下观测结果:“目标文明仍处于热能驱动阶段,空间涟漪疑似自然现象。建议将监视等级下调至丙级。”
三艘探测器化作三道银光,消失在小行星带的阴影里。
而在他们离去的十分钟后,陈默站在“昆仑号”的舰载机库中,看着一架架反物质引擎驱动的“玄鸟”战机滑入弹射轨道。他的身后,全息屏幕上正显示着外星探测器的撤离路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游戏,才刚刚开始。”
海水再次变得扭曲,混沌屏障重新笼罩了这片海域,将人类文明最锋利的剑,藏进了最厚重的盾里。
沙暴席卷的蒙古戈壁上,两米高的“铁脊狼”正用合金利爪撕扯着同伴的鳞片——那是变异蜥蜴人故意露出的破绽。铁脊狼的獠牙刺破蜥蜴人肩头的能量护盾,爆出一串刺眼的电火花,这是用废弃机甲能源核心改造的特效装置,冲击波刚好能被轨道上的探测器捕捉。
“左后方三十度,再来一轮‘酸液喷射’!”蜥蜴人首领卡隆低吼着,尾巴扫过地面的信号发射器。三公里外,变异蟾蜍“咕呱”跃起,从毒囊里喷出墨绿色的粘稠液体——那是混入荧光剂的工业废料,在阳光下划出弧线,精准砸在铁脊狼群中。浓烟升腾的瞬间,隐藏在沙丘后的工程车立刻释放出模拟生物电的电磁波,让探测器的生命信号图谱上呈现出“族群激战”的峰值。
铁脊狼首领猛地撞向一块巨石,花岗岩在它的巨力下崩裂,碎石飞溅中,它故意放慢动作,让肩胛被飞溅的石片划伤。鲜血染红沙砾的画面刚传上轨道,卡隆就用通讯器低吼:“够了!探测器在调整焦距,全体转入‘溃败模式’!”
下一秒,铁脊狼群突然溃散,跛着腿钻进沙谷,留下满地“尸骸”——那是用生物凝胶和碳纤维伪造的躯体,内部埋着微型热感装置,能持续释放符合“死亡体征”的红外信号。
亚马逊雨林的树冠层,数百万只“飞刃蚁”组成银色洪流,撞上变异藤蔓编织的巨网。藤蔓突然收缩,将蚁群困在半空中,分泌出的紫色粘液在阳光下冒泡——这是植物人类林夏调配的染色剂,粘在蚁壳上能干扰探测器的光谱分析。
“女王,东侧探测器角度偏移了三度!”工蚁通过生物电波报告。巢穴深处,半米长的蚁后晃了晃触角,尾部喷射出一串金色信息素。收到信号的兵蚁立刻改变阵型,用螯肢在藤蔓网上划出“死亡螺旋”的轨迹,每一次切割都精准避开藏在藤蔓里的能量导管——那些导管连接着地下的地热发电机,正为这场“表演”提供持续的能量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