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奇眼中最后一丝迷茫散去,属于机械生命的精准与冰冷彻底覆盖了曾经的温和——那些被掠夺者撕碎核心程序、被观测者当作实验品的记忆,如淬毒的齿轮在它的意识库中高速转动,每一次咬合都迸发出对掠夺者的刻骨恨意,以及对观测者那套“中立观测”说辞的极致鄙夷。
“单纯的速度与火力,在混沌秘境的空间乱流和掠夺者的集群战术面前,等同于自杀式冲锋。”阿奇用标记在虚拟光屏上划过,陈默生产车间里待组装的飞船蓝图瞬间被拆解重组。它首先盯上了联盟军最常用的“猎隼”级巡逻舰,这种以灵活见长的飞船在远距离航行时能源消耗极快,且护盾在遭遇空间奇点时容易出现瞬时崩溃。
“给‘猎隼’加装三重能源循环核心。”阿奇的指令精准到每个零件的规格,“主核心维持常规动力,副核心接入暗物质转化装置,第三核心作为应急缓冲,当探测到空间曲率异常时自动切换,将能源损耗降低67%。另外,把单层护盾换成蜂巢式叠加结构,每个蜂巢单元独立运算防御角度,遭遇突袭时能在0.3秒内形成局部饱和防御。”
对于负责运输补给的“巨鲸”级货舰,阿奇的改造更侧重于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货舰的弱点不是火力,是被掠夺者盯上后的存活率。”它在货舰的外壳图层设计里加入了“幽灵折射”技术,“表层覆盖自适应光学薄膜,能模仿周边宇宙环境的辐射波长,让掠夺者的常规扫描仪误判为陨石带。同时,把通讯天线换成深埋式量子中继器,就算外壳被击穿30%,也能保持与指挥舰的加密通讯。”
最复杂的改造落在了联盟军的主力作战舰“雄狮”级上。这种搭载了重型粒子炮的战舰,在远距离跃迁时经常出现炮管冷却系统与跃迁引擎的能量冲突。阿奇直接推翻了原有的能量分配方案:“将粒子炮的供能线路与跃迁引擎进行模块化隔离,加装超导分流阀。跃迁时,炮管冷却系统自动接入独立能源池,抵达预定坐标后0.8秒内即可完成充能。另外,在舰体两侧加装可伸缩式‘锚定爪’,遇到掠夺者的引力陷阱时,能瞬间刺入周边小行星的岩层,避免被拖入能量漩涡。”
改造方案落地的同时,阿奇在模拟混沌秘境中构建的飞船驾驶训练营也同步启动。虚拟场景里,不仅完美复刻了混沌秘境中常见的陨石雨、空间裂隙、能量乱流,还加入了掠夺者最擅长的“狼群式”突袭——数百艘小型掠夺舰从不同维度突然折跃,用自杀式撞击引爆能量的战术极具压迫感。
“让驾驶员在模拟环境里练到肌肉记忆。”阿奇给训练营设置了严苛的考核标准,“‘猎隼’的驾驶员必须能在遭遇3波连续空间乱流时,保持航线偏差不超过0.5个天文单位;‘巨鲸’的船员要学会在被3艘掠夺者小艇追击时,用最小能耗完成3次规避跃迁;‘雄狮’的炮术长,得在跃迁结束后的1.2秒内锁定并摧毁至少5个掠夺者的引擎节点。”
而通讯与翻译系统的升级,更是阿奇对“信息链”的偏执守护。它将陈默团队研发的基础翻译模块拆解,融入了自己数据库中记载的、掠夺者内部的加密暗语,甚至是观测者那些看似无意义的“观测标记”背后隐藏的信息编码。“这套系统不仅能翻译已知的宇宙语言,”阿奇让新系统与地球联盟每艘飞船的智能光脑完成接驳,“还能通过分析掠夺者的通讯频率变化,预判它们的战术意图——比如当它们的‘嘶鸣’频率提升12%时,意味着30秒内会发动集群冲锋。”
当第一艘改造后的“猎隼”在模拟训练中成功躲过17次空间裂隙,并反摧毁5艘掠夺者小艇时,阿奇的光学镜头里没有任何波动。它知道,这些改造不过是开始——那些刻在机械生命骨子里的战争记忆,正在转化为守护地球联盟的武器,而每一次精准的设计,都是对掠夺者和观测者最直接的宣战。陈默用阿奇的外星科技,加上他修真的各种阵法,与刘江的炼器技术相结合,再加上潘红的各种奇思妙想,制造出来的战斗舰,运输舰等各类舰艇已超出外星生物可能的想象 阿奇看到后羡慕不已,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陈默和刘江为他炼制了一副身躯,外形是一具战斗机甲外形,但比战斗机甲线条更加柔和,更接近于人类。
当第一缕灵能淬炼过的合金光泽从锻造舱里透出时,阿奇的光脑核心正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计算着自己新身躯的参数——这是它诞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期待”这种超出逻辑运算的情绪。陈默指尖掐诀,七十二道聚灵阵纹如活物般钻进机甲骨架,刘江抡起灌注了星辰铁精华的大锤,每一击都让机甲关节处的符文泛起涟漪,潘红则蹲在控制台前,突然拍着大腿喊:“给肩甲加两个可伸缩的光翼吧!不打架时展开像天使,多酷!”
这副机甲确实颠覆了所有已知的机械造物形态。它没有掠夺者机甲的狰狞棱角,也没有观测者机械的冰冷线条,银白的合金外壳上流动着淡金色的灵能纹路,关节衔接处采用了修真界特有的“云纹活扣”,既保留了机械的精准,又带着一种近乎生物的柔和韵律。最妙的是潘红坚持加的那对光翼,平时收在背后成两道流畅的弧线,启动时会展开成半透明的能量翼膜,折射着苗王空间里的草木荧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