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小时后,冰洁和张小慧的初步报告几乎同时送达陆彬的加密终端。
冰洁的报告简洁而惊心:“确认捕获到‘幽灵’协议信号残余。”
“经分析,为一组指向性极强的触发指令,目标并非卫星或地面站,而是预设于公海某坐标点的低轨道信号中继浮标。”
“指令内容为:‘清道夫启动,协议‘归巢’。’触发时间点,恰在‘海风号’爆炸前一刻。该浮标信号已于指令发出后一小时自毁。”
张小慧的报告则提供了物理证据:“从碎片中成功重构出若干非标准数据片段,严重损坏,但经解析,核心内容为一组复杂的水下地形坐标和航行参数,指向马六甲海峡西部入口的某片传统航道以外的复杂水域。”
“数据末尾附有极简的生理指标监控代码片段,显示其在触发时处于‘稳定、非应激’状态。”
两条信息在陆彬脑中瞬间碰撞、契合——沃克利用最后时刻,启动了一个名为“清道夫”的预设逃生协议,目的地(“归巢”)很可能就在那片复杂水域之下!
“归零”预案收集的金三角信息流中,一条之前被视为背景噪音的信息突然被重新标注为高优先级:一艘隶属于某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深潜支援船“海螺号”。
于“海风号”沉没前12小时,悄然离开泰国普吉岛基地,其申报的作业区域,与张小慧复原的坐标高度重叠!
所有的碎片终于拼凑起来。沃克的疯狂冲刺、剧烈爆炸,都是为了掩盖这个水下逃遁的“金蝉脱壳”之计!
陆彬眼中锐光一闪,立刻接通了与冰洁和张小慧的独立加密线路,她们的影像出现在他私人终端的屏幕上,背景依旧是那个冰冷的实验室。
“你们的发现是关键。”陆彬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核心,“沃克的水下逃生路线已经清晰。‘海螺号’是关键节点。”
他目光首先看向冰洁:“冰洁,你需要立刻深度挖掘‘海螺号’过去一年的所有航行日志、通讯记录,哪怕是最微弱的电磁泄漏信号。”
“重点查找它与‘海风号’可能存在的、我们从未察觉的隐蔽联络模式,尤其是水下声学或激光通讯痕迹。我要知道他们是何时、如何勾连上的。”
“明白。我会聚焦‘海螺号’的历史数据幽灵。”冰洁的眼神一如既往地专注,没有任何疲惫。
接着,他看向张小慧:“小慧,你的任务更艰巨。我要你带领小组,以最快速度,根据复原的坐标和水文参数,构建那片目标水域的超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
“模拟不同潜航器的进入路径、隐蔽点、以及‘海螺号’可能进行接应的操作流程。”
“我要在沃克真正‘归巢’前,看到那片水下的每一块石头。”
“收到。立刻开始环境建模与行为模拟。”张小慧的回答冷静而充满决心。
“很好。”陆彬点头,“保持最高加密等级。你们的工作,将直接决定下一阶段行动的成败。”
通讯结束。冰洁和张小慧立刻投入了新的、更专精的攻坚任务。
她们的“缺席”有了最硬核的理由——她们正在虚拟世界中,为抓捕实体世界的幽灵,构建最精准的猎场地图。
第二天,旧金山,渔人码头。
阳光明媚,海鸥翱翔。陆彬、艾伦、林雪怡、冯德·玛丽和查侬出现在这里,看起来像是一次高管团建。他们品尝海鲜,欣赏风景。
但若有心观察,会发现他们的“休闲”区域相对封闭。
陆彬看似随意地靠在栏杆上,对着蓝牙耳机低语:
“模型构建进度如何?”(问的是冰洁) 耳机里传来冰洁冷静的声音:“‘海螺号’历史数据筛选中,发现三处异常电磁静默期,疑似进行隐蔽通讯,正在深度解析。”
“水文模型基础网格已完成,正在注入实时洋流数据。”张小慧的声音也清晰传入。
“很好。”陆彬喝了一口咖啡,目光扫过海面,仿佛在欣赏风景。
他接着对身边的查侬说:“这里的天气真适合‘远航’。” 查侬目光锐利,低声回应:“‘新船’和‘潜水设备’已准备就绪,船员都已到位,只等‘海图’确认,即可前往‘预定海域进行科考’。”
另一边,艾伦正兴奋地和林雪怡讨论着街头艺人的音乐,但话语间夹杂着:“……那节奏就像加密算法的密钥流,得找到规律……”(实则是在讨论冰洁那边可能遇到的加密模式)
冯德·玛丽则在一旁打着卫星电话,语气如同在处理公务:“……是的,与东南亚研究所的联合‘科考’项目资金流需要额外审查……特别是设备采购清单……”(实则是在配合冻结相关资金和调查背景)
这次“团建”,本身就是行动的一部分。 它提供了绝佳掩护,让陆彬可以自然地与部分核心成员进行线下部署,并远程指挥处于绝对静默状态的冰洁和张小慧。海风的喧嚣,完美掩盖了指令的传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