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对于乾隆“盖章宗”身份的挖掘还在继续,用数据强化着这位皇帝的“痴迷”程度:】
【“这位‘章宗’皇帝,一生拥有超过1800方印章!”】
【画面中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印谱,看得人眼花缭乱。】
【“他平均每十二天,就要制作一方新印章!要不是王羲之那张《快雪时晴帖》的空白位置实在有限,他绝对还能盖下去更多!”】
“一千八百方?!每十二天就做一个?!”
王羲之已经被震惊得麻木了,“此君莫非将治国理政之余的精力,全耗在此等事上了?”
他无法理解这种近乎强迫症般的行为。
刘彻更是直接摇头,对这位后世皇帝的治理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身为帝王,不思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整日沉溺于刻章、盖章、写打油诗........他这江山,到底是怎么坐稳的?”
他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君主能有什么大作为。
【视频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所有珍爱自己作品的古人心中一紧:】
【“而且,他喜欢把自己心仪的书画作品,全部盖上自己亲手制作或者指定的印章,以此宣告‘此物朕已品鉴,归属皇家’。”】
紧接着,视频如同出示罪证一般,拉出了一长串“受害者”名单:
【第一位受害者:《五牛图》(唐·韩滉)】
【画面展示出这幅描绘五头牛生动形态的千古名画。】
【然而,除了牛身因为细节丰富、实在无处下爪之外,周围的空白处,包括题跋、裱边,乃至牛与牛之间的缝隙,都盖满了大大小小的乾隆御玺!】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除了牛身上实在没法盖,别的地方都快成‘红斑地图’了。”】
刚刚完成《五牛图》真迹,正对墨迹吹气的韩滉,看到天幕上自己心血之作未来的“惨状”。
“???”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原本意境悠远、留白恰到好处的画作,被那些喧闹的红色印章破坏得毫无美感可言。
“这.......这后人观画,是看牛,还是看他的章?!”
他恨不得立刻穿越到清朝,把自己的画藏起来。
【第二位受害者:《人骑图》(元·赵孟頫)】
【画面切换到赵孟頫这幅描绘文人骑马的清雅之作。】
【只见画中人物俊逸,马匹神骏,原本也是一派清新。】
【但是!】
【“赵孟頫的《人骑图》,不仅被盖满了章,乾隆还在旁边空白处提笔写上了大段的‘观后感’!”】
只见那原本应该疏朗的留白处,被乾隆那并不算顶级的书法写满了字,密密麻麻,与赵孟頫精妙的画作挤在一起,显得格外突兀和不协调。
赵孟頫此刻也是眼前一黑。
“不是?他怎么还带写字的?!”
赵孟頫感觉自己的艺术创作受到了严重的“二次伤害”,“盖章还不够,还要题字?!那位置.........那位置是能随便写字的吗?!这........这简直是牛皮癣啊!”
视频快速闪过了更多“惨遭毒手”的名作:
《富春山居图》《伯远帖》等
各朝代的文人艺术家们,看着这一幅幅被“乾隆式审美”洗礼过的名作,无不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造孽啊!”
“求求这位皇帝,放过这些字画吧!”
“他这不是收藏,是破坏!是艺术界的劫难!”
甚至连一些对书画不太了解的普通百姓,看着那好好的一幅画、一张字被弄得花里胡哨、乱七八糟,也觉得不太舒服。
“这皇帝老爷的喜好........真特别哈。”
“感觉还没俺家娃在墙上乱画的看着顺眼.........”
乾隆皇帝本人,看着天幕上自己引以为傲的“收藏印记”被如此批判,脸色已经黑如锅底。
他想要反驳,想要阐述他每一次盖章、题字时与古人神交的“雅意”,但看着那确实过于“饱满”的画面,以及各时空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灌了一口茶。
心中无比郁闷,却又无从反驳,觉得后世之人完全不懂他的雅趣和与古人神交的深情。
苏轼也不禁连连摇头:“暴殄天物,真是暴殄天物啊!”
然而,视频接下来的内容,更是给了乾隆“致命一击”。
【“据说,到了乾隆朝后期,宫里的一些大臣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为了保护那些珍贵的名人字画真迹不再惨遭‘毒手’,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找了一些赝品,拿去给乾隆皇帝欣赏、盖章。”】
【“结果呢?咱们的‘章宗’皇帝,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一番,然后........哐哐哐又是一顿盖章,压根没看出来是假的!”】
“噗——哈哈哈哈!”
苏轼刚才还在痛心,此刻直接笑出了声,拍着大腿,“妙啊!此计大妙!以假乱真,保全真迹!只是苦了那些造赝品的先生,手艺需得极其精湛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