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通道的蓝光渐渐消散,小钱提着装有灵脉米的布包,回到了熟悉的财神殿。刚推开殿门,案桌上堆积的文件就扑面而来 —— 比他下凡前更高了些,红色的 “紧急” 标签在灯下发亮,像是在无声地催促。仙童快步迎上来,递上一份刚收到的《跨仙界贸易结算补充报告》,苦着脸说:“大人,您下凡这两天,各部门送过来的文件又多了 30 余份,财政司还派人来问过三次风险报告的批复意见,贸易司也在催仙凡联名商品的审核结果……”
小钱揉了揉还带着几分烟火气的衣角,将布包轻轻放在偏殿,转身走向案桌。他随手拿起几份文件翻看,眉头瞬间皱紧:财政司送来的《仙玉放贷月度汇总》,用的是印着仙玉纹的米黄色绢纸,字迹是传统的天庭篆体,还附着三张手写的附件;旁边贸易司的《灵脉织布机纠纷处理纪要》,则用的是泛着微光的灵脉符纸,文字是简体仙文,附件全是打印的表格;最下面压着的《底层神仙贷款申请清单》,竟用的是凡间的白色宣纸,字迹潦草,还有多处修改的痕迹。
“格式乱七八糟,连文字字体都不统一,这怎么整理归档?” 小钱叹了口气,想起下凡前堆积的文件,又看了看眼前的新文件,突然意识到:文件处理效率低,或许不只是 “忙不过来”,而是流程本身就有问题。他立刻让人去通知金宝,让他牵头梳理 “天庭文件流转流程”,务必找出效率低的根源。
三天后,金宝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流程梳理报告》,满头大汗地走进财神殿。报告里用红笔标注了两大核心问题,每一条都让小钱触目惊心:
一、流程痛点:格式混乱 审批重复,效率低到离谱
“大人,您看这张对比表。” 金宝指着报告中的表格,上面清晰列出了各部门的文件情况 —— 财政司、贸易司、法务司等 8 个核心部门,使用的文件载体竟有 5 种(仙玉纹绢纸、灵脉符纸、凡间宣纸、普通仙纸、皮质卷轴),文字字体有 3 类(天庭篆体、简体仙文、仙凡通用文),附件格式更是五花八门(手写、打印、灵脉投影、口头补充)。
“光是整理这些文件,每天就要花掉两名助理 3 个时辰。” 金宝无奈地说,“财政司的文件要用篆体字典翻译,贸易司的灵脉符纸需要专门的阅读器才能看全内容,凡间宣纸的文件还容易受潮损坏,上周就有一份贷款申请单因为墨迹晕染,不得不让凡间官府重新提交……”
更严重的是审批环节的重复。金宝拿出一份《仙凡联名灵脉茶工坊资质申请》,上面密密麻麻盖着 6 个部门的印章,旁边标注着审批流程:“先由贸易司初审(2 天)→ 财政司审核资金风险(2 天)→ 法务司核查合规性(2 天)→ 贸易司复审(1 天)→ 政务处终审(1 天)”,整个流程下来需要 8 天,且贸易司既初审又复审,财政司与法务司的部分审核内容还高度重叠(如都需核查商户的信用记录)。
“有个凡间商户申请新增灵脉使用额度,光审批就花了 10 天,等批下来,灵脉作物的种植期都过了一半。” 金宝补充道,“还有的项目,明明是同一个内容,却要向 3 个部门分别提交文件,比如跨仙界贸易项目,既要给贸易司送‘合作方案’,给财政司送‘资金预算’,还要给法务司送‘风险评估’,其实三份文件里有 60% 的内容是重复的。”
小钱越听越生气,拿起笔在报告上重重写下 “流程冗余,效率极低” 六个字。他想起下凡时苏清说的 “做事要接地气,别让规矩绊住脚”,心里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必须推‘文件标准化方案’,统一格式、简化审批,不然再多的人手也忙不过来。”
二、方案制定:统一格式 线上平台,瞄准效率提升
当天下午,小钱就组织联合办公室的核心成员,召开 “文件流程优化会议”,正式提出 “文件标准化方案”,核心包含两大举措:
1. 文件格式全统一:动态编码灵脉纸成标配
“所有部门的文件,统一使用带动态编码的灵脉纸。” 小钱展示了一张样本纸 —— 纸张泛着淡淡的灵脉蓝光,右上角有一个实时跳动的二维码(即动态编码),纸张边缘印着 “天庭通用文件” 的字样,文字统一为 “仙凡通用文”(兼顾天庭与凡间的阅读习惯)。
动态编码的作用有三:一是记录文件的 “全生命周期”,扫码可查看文件的起草人、修改记录、审批进度;二是防止伪造,编码与文件内容绑定,一旦修改,编码会自动更新;三是便于归档,编码包含文件类别(如财政、贸易、民生)、提交时间等信息,系统可自动分类存储,无需人工整理。
“以后不管是财政司的报表,还是贸易司的报告,都用这种纸,附件统一为电子版,嵌入文件的动态编码中,扫码就能查看。” 小钱补充道,“这样既能解决格式混乱的问题,又能减少纸张浪费,还方便跨部门查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