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凡合作对接中心的会议室里,灵脉投影屏上正循环播放着近半年的合作数据 —— 灵脉便携灯在凡间销量突破 5 万件,仙法草药供应覆盖凡间 30 座城市,可屏幕前的小钱却眉头紧锁,手指反复敲击着桌面。
“数据看着好看,可隐藏的问题太多了。” 小钱指着屏幕角落的 “流通效率” 模块,“神仙想买凡间的丝绸,要先找土地公传话,再等凡间商人备货,最后靠灵脉运输灵舟中转,整个流程至少要 7 天;凡人想要一盏灵脉便携灯,得托商会关系,还可能遇到中间商加价,不少人花了钱却拿到仿品。这哪是‘合作’,分明是‘将就’。”
金宝递来一份《仙凡需求调研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未被满足的诉求:天庭有 30% 的神仙希望定期购买凡间的新鲜蔬果,凡间有 60% 的富商愿意高价购买正宗仙法饰品,可这些需求都因 “流通不畅” 被搁置。“之前的合作都是‘点对点’,没有稳定的通道,就像用小溪输水,永远满足不了大河的需求。”
一、痛点凸显:零散合作背后的流通困境
为了验证调研结果,小钱当天就带着团队走访了仙市与凡间汴京城,亲身感受双向流通的不便。
在仙市东街的 “凡间商品代购铺” 里,老板周掌柜正对着一堆订单发愁。铺子里堆满了神仙委托代购的凡间商品 —— 临安城的丝绸、江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可每一件商品都要经过 “土地公联络 — 凡间商户备货 — 灵脉灵舟运输” 的漫长流程,近三成订单因 “运输延误” 被取消。
“小钱仙官,您来得正好!” 周掌柜拿起一张丝绸订单,“这位神仙想要凡间最新款的云锦,我找土地公传话,凡间商户说要等 10 天才能备货,等运到天庭,款式都过时了。还有的神仙想要新鲜水果,运过来都烂了一半,我这代购铺,快成‘麻烦铺’了。”
小钱还遇到了来代购仙法商品的凡间商人赵磊。他为了给汴京城的富商买一套灵脉茶具,已经在对接中心等了 3 天 —— 按规定,凡人不能直接向天庭仙商采购,需通过昌隆商会中转,可商会近期订单太多,他的需求排到了一周后。“要是能直接跟天庭的茶具工坊合作,哪用这么麻烦?” 赵磊无奈地说,“之前有商人找中间商代购,结果拿到的是仿品,花了冤枉钱还不敢说。”
更棘手的是 “商品适配” 问题。凡间商人不了解天庭的灵脉标准,曾有商户将普通瓷器当作 “灵脉容器” 卖给神仙,导致神仙使用时灵力外泄;神仙也不熟悉凡间的需求,墨尘曾一次性向凡间运送 1000 盏灵脉便携灯,却因 “电压不匹配”(凡间无灵脉供电),一半以上无法使用,只能低价处理。
“这些问题不是靠‘优化流程’能解决的。” 小钱站在仙凡结界旁,看着穿梭的灵脉运输灵舟,“我们需要一条稳定的‘双向通道’,就像在仙凡之间架一座桥,让商品、信息、服务能顺畅流通,而不是靠零散的小船摆渡。”
二、构想提出:仙凡贸易通道的具体蓝图
结合调研结果与过往经验,小钱连夜起草了《仙凡贸易通道建设方案》,核心是在天庭与凡间搭建 “双枢纽 灵脉结界通道” 的稳定流通体系,方案细节在第二天的天庭经济协调委员会会议上正式提出。
“我的构想是,在天庭南天门设立‘仙凡贸易枢纽(天庭站)’,在凡间汴京城设立‘仙凡贸易枢纽(凡间站)’,用‘双向灵脉结界通道’连接两个枢纽,实现神仙与凡人的合法直接贸易。” 小钱激活灵脉投影屏,展示通道的三维模型 ——
枢纽功能设计
天庭站选址在南天门西侧的空旷区域,划分 “商品展示区”“交易区”“检疫区”“货币兑换区” 四大功能区:展示区陈列天庭的仙法商品(灵脉器具、仙法草药、符文饰品),标注灵脉参数与使用说明;交易区设置 100 个 “灵脉交易台”,神仙与凡人可在此签订贸易合同;检疫区配备 “灵脉检测仪” 与 “凡间商品安检仪”,确保商品安全合规(如天庭商品灵脉浓度达标,凡间商品无有害物质);货币兑换区由央行仙官驻守,提供仙玉与凡间铜钱的实时兑换服务。
凡间站则与汴京城的 “凡仙贸易广场” 结合,功能分区与天庭站对应,还增设 “物流中转区”—— 配备凡间的冷藏车与天庭的灵脉运输灵舟,确保新鲜商品(如凡间蔬果、天庭草药)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品质。“两个枢纽就像通道的‘两端闸门’,既保证贸易自由,又能有效监管。”
灵脉结界通道技术
通道采用 “上古灵脉结界 动态编码防护” 技术,由小木团队负责搭建:结界厚度达 10 米,能抵御黑灵脉攻击与极端天气,内部设有 “灵脉传送轨道”,商品通过轨道运输,从天庭站到凡间站仅需 1 小时(较之前的灵舟运输缩短 95%);通道还嵌入 “身份识别符文”,只有通过枢纽审核的神仙与凡人才能进入,杜绝非法人员混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