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经济论坛落幕的第二日,天庭中央银行的系统控制中心内,灯火通明。小木带领技术仙官们围在巨大的灵脉显示屏前,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 —— 屏幕上,“央行监管系统 2.0” 的测试数据正实时刷新:资金流动监测响应速度提升 80%,风险预警准确率达 95%,跨仙界结算效率提高 60%。小钱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些数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之前试运行时的漏洞,这次都补上了?” 小钱问道。
小木点头,调出系统功能模块:“针对之前的兑换延迟,我们升级了‘灵脉数据分流技术’,可同时处理 10 万条交易请求;针对账目混乱,新增了‘三重备份校验机制’,每笔业务实时同步到云端、本地服务器与跨次元数据库,确保数据零丢失;还加了‘异常资金追踪功能’,一旦发现大额不明资金流动,立刻触发预警,巡查司能实时收到线索。”
这只是小钱 “深化改革计划” 的第一步。在化解内部矛盾后,他深知改革不能停留在 “解决问题”,更要 “建立体系”—— 从金融监管到市场秩序,从创业扶持到跨界合作,唯有构建起完善、长效的机制,才能让天庭经济真正走向稳定与活力。
一、央行监管体系升级: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防控”
天庭中央银行的改革,聚焦 “安全” 与 “高效” 两大核心,通过三大举措,让金融监管从 “被动应对问题” 转向 “主动防控风险”。
第一,建立 “灵脉金融风险预警平台”
平台整合了央行、巡查司、仙市管理处的数据资源,形成 “资金流动 — 商品交易 — 合作项目” 的全链条监测网络。比如,当某家仙商的账户出现 “短期内大额提现 频繁转账给凡间账户” 的异常行为时,平台会自动标记为 “高风险”,并推送至巡查司;当仙凡合作项目的资金使用超出预算 20% 时,系统会暂停后续拨款,要求项目方提交说明,避免资金滥用。
试运行当天,平台就发挥了作用。监测到凡间 “凡仙贸易商行” 的赵峰(之前参与劣质矿石事件),试图将账户内的 500 块仙玉转移到隐蔽的凡间账户,平台立刻触发预警,巡查司仙官及时冻结账户,避免了仙玉流失。“要是在以前,等我们发现异常,资金早就转走了。” 文曲星看着预警记录,感慨地说,“现在有了这个平台,风险防控的效率至少提升了三倍。”
第二,优化 “仙玉发行与回收机制”
针对旧仙玉回收进度缓慢的问题,央行推出 “旧玉换新补贴”—— 神仙持旧仙玉兑换新玉时,可额外获得 5% 的 “补贴仙玉”(上限 10 块);同时在仙市、各部门设立 “旧玉回收点”,配备专用灵脉检测仪,当场检测旧玉纯度,合格即换,无需排队。
这项措施推出后,旧玉回收率从之前的 60% 提升至 85%。家住北天门的王阿公,之前觉得换玉麻烦,一直没去,现在听说有补贴,特意带着积攒的 30 块旧玉来兑换:“不仅换了新玉,还多拿了 1.5 块补贴,太划算!新玉有编码,再也不怕假的了,央行考虑得真周到。”
第三,完善 “仙凡货币兑换规范”
随着跨界合作增多,仙玉与凡间货币的兑换需求越来越大。央行制定《仙凡货币兑换管理细则》,明确 “个人每月兑换上限 500 块仙玉”“企业需提供合作合同才能大额兑换”“兑换资金需用于合法合作项目,禁止用于投机”;同时在仙凡结界处设立 “官方兑换点”,由央行仙官直接操作,杜绝 “黑市兑换” 与 “汇率操纵”。
凡间昌隆商会的李正明,之前为了兑换仙玉,不得不找 “中间商”,不仅汇率吃亏,还怕遇到假玉。现在通过官方兑换点,按 “1 块仙玉 = 1000 文凡间铜钱” 的固定汇率,轻松兑换了 200 块仙玉:“官方兑换又安全又透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二、仙市常态化巡查:从 “集中整治” 到 “长效维护”
仙市的秩序管理,告别了 “出问题再整治” 的模式,通过 “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服务与监管结合”,让市场秩序长久保持稳定。
第一,组建 “仙市专职巡查队”
从巡查司、仙市管理处选拔 50 名经验丰富的仙官,经过 “灵脉检测技术”“纠纷调解技巧”“规则解读” 的专项培训后,分成 10 个小队,每天在仙市开展 “流动巡查”—— 不仅检查商品价格、资质,还主动帮商户解决问题:比如教老年商户使用价格监测符,帮小商户整理摊位,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
巡查队队员小林,在巡查时发现陈婆婆的野菜摊前,价格监测符因灵力不足变成红色(误判为 “价格违规”),立刻拿出备用灵脉符,帮她重新激活:“陈婆婆,以后符纸变暗了,就去便民服务站换,免费的,别担心。” 陈婆婆感动地说:“之前的巡查仙官只会查违规,现在的队伍不仅管秩序,还帮我们解决困难,太贴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