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世界的晨雾中,灵脉农田里的禾苗已抽穗扬花,淡绿色的穗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清甜的香气。跨世界交流中心外的广场上,各族族人正围聚在新立的 “起源法典碑” 前,石碑由岩灵族精心雕琢,表面刻着清晰的符文,记录着即将推行的各项新制度。石毅、羽柔、汐澜三位族群首领站在碑前,身后是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他们手中捧着用能量藤蔓装订的《起源世界新制纲要》,神色庄重 —— 经过 90 天的秩序重建,起源世界终于迎来了系统化制度推行的关键时刻。
“各位族人,” 石毅的声音透过能量扩音术传遍广场,“混沌入侵让我们明白,没有完善的制度,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守护家园。今天,我们推行的新制度,涵盖民生、能量、防御、交流四大领域,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为了确保起源世界能长期稳定发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生活在和平与繁荣之中。”
民生保障制度是新制推行的核心,旨在解决族人最关心的住房、饮食、医疗问题,由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民生组负责落地。制度明确了三项关键条款:
住房分配制:按照 “家庭人口 贡献值” 的标准分配住房,核心聚居地的房屋分为三类 —— 基础住房(供 3 人以下家庭居住)、标准住房(供 4-6 人家庭居住)、保障住房(供老弱病残及贡献突出者居住)。每年由民生组联合各族长老对住房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无闲置、无侵占,同时预留 10% 的备用住房,用于接纳新生家庭或受灾族人。
粮食统筹制:在各聚居地设立 “粮食储备站”,由民生组统一管理灵脉农田的收成,按照 “每人每日定量 节余储备” 的原则分配粮食。每年收成后,提取 30% 作为战略储备,应对自然灾害或能量波动导致的减产;剩余 70% 中,60% 按人口定量分配,10% 用于奖励农田种植能手或支援困难家庭。同时鼓励族人在自家院落开辟 “小菜园”,民生组提供改良菜种与种植技术指导,丰富饮食结构。
医疗互助制:在灵脉遗迹旁建立 “起源医疗院”,由水汐族擅长治疗的弟子担任医师,同时邀请武道界的医者定期驻院,传授医疗知识。医疗院实行 “免费基础治疗 自愿贡献” 的模式,族人可免费获得伤口处理、混沌能量清除等基础治疗;若需使用珍贵药材(如混合泉水提炼的药剂),则需以 “劳动贡献”(如参与农田耕种、住房建设)或 “物资交换”(如采集的灵草、编织的手工艺品)抵扣。此外,医疗院每月组织一次 “健康巡诊”,深入偏远聚居地,为行动不便的族人提供医疗服务。
新制推行首日,民生组就在核心聚居地开展住房分配工作。小石的家庭有 4 人,加上他在混沌之战与家园重建中的突出贡献,分到了一套标准住房,房屋带有一个小院落,足够家人种植小菜园。“以前我们挤在潮湿的地窖里,现在不仅有宽敞的房子,还能自己种蔬菜,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小石的母亲摸着房屋的藤蔓墙壁,眼中满是感激。医疗院也迎来了首位患者 —— 一位在重建中不慎摔伤的岩灵族老人,医师用混合泉水调配的药膏为他处理伤口,老人很快就恢复了行动能力。“以前受伤只能靠自己熬着,现在有了医疗院,再也不用怕了!” 老人拉着医师的手,连连道谢。
本源灵脉是起源世界的能量命脉,能量管理制度的推行,旨在实现灵脉能量的可持续利用,由能量组负责执行。制度围绕 “监测、分配、保护” 三大环节,制定了严格规范:
实时监测制:在本源灵脉的 12 各关键节点设立 “能量监测站”,每个监测站配备 2 名木羽族弟子与 1 台天机阁遗留的 “时空能量仪”,24 小时监测灵脉能量的流动、浓度与波动情况,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每日生成 “能量监测报告”,上报自主管理委员会。若发现能量浓度异常(如突然下降或急剧上升)、出现未知能量干扰(如混沌能量残留),需立即发出警报,组织人员排查原因。
分级分配制:将灵脉能量分为 “民生用能”“防御用能”“发展用能” 三个等级,优先保障民生用能。其中,民生用能(如农田灌溉、房屋保温、医疗院设备运转)占总能量输出的 50%;防御用能(如防御阵维护、护卫队训练)占 30%;发展用能(如跨世界交流设备、新技艺研发)占 20%。能量组每月制定 “能量分配计划”,明确各领域的用能额度,严禁超额使用;若某领域需临时增加用能,需提交申请,经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调整。
严格保护制:划定 “灵脉核心保护区” 与 “灵脉缓冲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灵脉源头及周边 10 里范围)严禁任何人进入,缓冲区(核心保护区周边 20 里范围)仅允许能量组人员进行监测与维护,严禁开采、挖掘或搭建建筑。同时规定,禁止任何个人或族群私自改装灵脉能量提取设备,禁止向灵脉周边排放污染物(如混沌能量残留的废弃物),若违反规定,将视情节轻重,处以 “没收物资”“劳动改造” 或 “取消用能配额” 的处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