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核心的共生实验室里,苏御正对着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皱眉 —— 屏幕显示,近期多个边缘星球的深层土壤中,仍残留着极微弱的 “混沌潜影”,常规的多元共鸣术虽能压制,却无法彻底根除;更棘手的是,跨星球武者协作时,不同属性的能量仍会出现细微冲突,比如雷泽星的雷光与冰蓝星的冰混能量接触时,会产生短暂的 “能量对冲”,影响守护效率。
“苏御老师,我们尝试了三次,还是无法让雷系与冰混能量在深层土壤中同步净化。” 小雅擦着额头的汗,冰混能量在她掌心微弱跳动,“混沌潜影藏在土壤缝隙里,单一属性的能量难以渗透,可两种能量一结合,就会相互干扰,反而让潜影更隐蔽。”
阿岩也点头,枯荣能量在他指尖凝成细小的藤蔓,却在触碰到模拟的混沌潜影时,藤蔓尖端微微发黑:“我的枯荣术能扎根土壤,却怕潜影的腐蚀;阿泽的水系能疏导能量,却无法深入缝隙 —— 我们现有的武学,好像遇到了‘协同极限’。”
苏御抬手调出萧嫣的笔记,其中一页画着半幅 “星核共生阵”,旁边标注着:“若要根除混沌本源,需借星核之眼的‘万源共振’,让所有属性能量形成‘共生频率’,而非强行叠加 —— 频率相同,方能无隙协作。” 这行被忽略的字迹,突然让他眼前一亮。
为摸清困境根源,苏御带着团队前往边缘星球的 “混沌潜影区” 实地探查。这里的土壤泛着极淡的灰黑色,表层的共生草长势缓慢,根系无法深入地下 —— 混沌潜影如同细密的黑色丝线,缠绕在土壤颗粒间,常规的净化能量一靠近,丝线就会分散躲避,待能量散去后又重新聚集。
“问题不在能量强度,在‘频率’。” 苍玄拄着古文明权杖,指尖的淡金能量触碰到土壤后,黑色丝线竟短暂停滞,“古文明的‘星核共鸣术’中记载,混沌能量有固定的振动频率,而不同属性的共生能量,也有各自的频率 —— 若能让共生能量的频率与星核之眼同步,再调整到与混沌潜影‘反相’,就能彻底震碎潜影,而非单纯压制。”
阿泽立即用水系探测仪捕捉能量频率:“检测到了!混沌潜影的频率是 1.2 赫兹,我们的雷系能量是 2.5 赫兹,冰混是 1.8 赫兹,枯荣是 2.1 赫兹 —— 频率不同,所以能量接触时要么对冲,要么被潜影躲避!”
“这就是现有武学的局限。” 苏御恍然大悟,“之前的多元共鸣,只是让能量‘共存’,没有做到‘共振’;新的武学,必须能统一所有属性的能量频率,让它们像‘同频的声波’一样,同步渗透、同步净化,同时精准针对混沌潜影的频率进行反制。”
团队回到实验室后,苏御提出创新方向:“我们要创造一套‘多元共生?万源归一诀’,核心是‘星核频率为基,属性能量为弦’—— 以星核之眼的共振频率为基础,将枯荣、冰混、雷系、水系等所有属性的能量,调整到相同的振动频率,再通过古文明的共生符文,构建‘共振净化阵’,彻底根除混沌潜影,同时解决跨星球协作的能量冲突。”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团队按专长分工,开启了为期两周的研发:
苍玄与苏御:负责提炼 “星核共振频率”。苍玄取出古文明的 “星核频率仪”,将其与混沌共生核心连接,提取出稳定的 1.5 赫兹星核频率;苏御则用多元共鸣能量,反复测试不同属性能量与星核频率的兼容性,记录下每种能量的 “调频参数”。
小雅与萧嫣笔记:负责冰混能量的调频与符文融合。小雅在笔记中找到 “冰混频率调节法”—— 通过控制冰混能量中的 “冰晶密度”,可将频率从 1.8 赫兹降至 1.5 赫兹;她还发现笔记中隐藏的 “共生符文图谱”,与苍玄提供的古文明符文能完美拼接,可作为共振阵的 “能量传导载体”。
阿岩与阿泽:负责枯荣、水系的调频与实战适配。阿岩发现,通过让枯荣藤蔓 “随星核频率摆动”,可将能量频率稳定在 1.5 赫兹,且藤蔓的扎根能力更强;阿泽则用水系能量制作 “频率缓冲液”,能帮助其他属性的武者快速适应星核频率,避免调频时能量失控。
研发过程中,失败接踵而至:第一次尝试构建共振阵时,雷系能量调频过快,引发小型能量爆炸,将实验室的防护墙炸出一道裂痕;第二次,共生符文拼接错误,导致能量在阵中循环受阻,反而滋养了模拟的混沌潜影。
“别急,萧嫣笔记里写过‘共生不是强行一致,是找到共性后自然融合’。” 苏御看着沮丧的团队,调出星核频率曲线,“我们之前太执着于‘精准调频到 1.5 赫兹’,却忽略了每种能量的‘特性保留’—— 比如雷系可以保留‘引导’特性,枯荣保留‘扎根’特性,只要核心频率一致,特性就能互补,而不是冲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