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栋在迈阿密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临时办公室里捏着那份南卡罗来纳州地图时,指腹正按在查尔斯顿港的位置。
窗外的棕榈叶被咸涩的海风拍打得噼啪作响,他对着电话那头的约瑟夫轻笑:"小州有小州的好处,毛细血管里都能淌出金子。"
三天后,约瑟夫带着两个华裔助手站在了哥伦比亚市一条不起眼的商业街。
临街的铺面挂着褪色的"南方烧烤"招牌,墙角的空调外机锈得能刮下红粉。
"就是这儿了。"约瑟夫踹了踹卷闸门,金属震颤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房东说上周刚走了家卖甜茶的,当地人嫌她加了肉桂。"
史国栋记得,先锋直营店的装修在三个月前,用了大约十五天。没挂花哨的灯笼,只在玻璃门上贴了张素白海报:墨色毛笔字写着"鱼羊为鲜",底下用英文标注"River & Ranch"。
开业当天没搞剪彩,约瑟夫让厨师长端着三口铜锅站在门口——一锅清炖羊骨汤泛着油花,一锅麻辣红汤浮着灯笼椒,最边上的白锅飘着整只乌鱼,鱼鳞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第一个推门进来的是个穿工装裤的老头,盯着铜锅看了半晌,突然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问:"这玩意儿跟路易斯安那的 crawfish boil(小龙虾煮)比,哪个更够劲?"
约瑟夫递过一把锃亮的自动夹菜筷,这筷子前端装着微型传感器,碰到食物会自动调整夹力。
老头夹起块羊肉往红汤里涮,筷子却突然在半空顿住——原来传感器误把他袖口的牛仔布当成了食材。
"得让工程师改改程序。"约瑟夫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叉。但这小插曲没影响老头的兴致,他嚼着裹满红油的羊肉说:"我孙子在硅谷搞机器人,你们这筷子比他送我的智能手表有用。"
当天傍晚,老头带着五个工友来占了最靠窗的桌,每个人都要了双自动夹菜筷,席间此起彼伏的"咔嗒"夹取声惊得隔壁花店老板频频探头。
真正的动作在进州后第二周展开。首批蓄客的32家店全部开始装修,一个月后预营业。
进州第二周的清晨,哥伦比亚市的晨雾还没散,32辆印着"鱼羊鲜"logo的装修货车就堵在了不同街区的路口。
约瑟夫站在格林维尔的加盟店里,看着工人把定制的铜锅灶台往专用桌子上嵌装,桌侧板下还嵌着微型温控器——这是总部特意研发的,能让锅底始终保持在98℃,既不会扑出来烫到人,又能让毛肚涮得恰到好处。
最麻烦的是查尔斯顿的老房子,木梁经不起重造,设计师只好把排烟管藏进壁炉烟囱。
有户加盟店主是做过木匠的老头,非要在房梁上雕鱼羊纹样,说这是"镇店的讲究",结果雕到一半发现尺寸不对,急得直拍大腿。
约瑟夫让人连夜从亚特兰大调新木料来,凌晨三点还在工地上跟老头比划怎么改花纹,倒让周围邻居都来看热闹,顺便预定了开业后的第一桌。
默特尔比奇的加盟店挨着游乐园过山车,装修队特意在墙里加了隔音棉,可试营业时还是出了岔子——过山车经过时的震动,竟让自助调料台的香油瓶集体跳起舞来。
后来有个机灵的加盟商,索性在调料台旁装了个扫码计时器,客人盯着瓶子摇晃的节奏扫码,还能抽免费锅底券,反倒成了网红打卡点。
月底预营业那天,32家店同时飘出火锅香。
有老太太捏着宣传单找约瑟夫,说她家孙子在加盟店当学徒,学会了用自动夹菜筷夹花生米,比在棒球训练营练得还认真。
还有加油站老板跑来抱怨,说自从隔壁开了加盟店,司机们加油时都要多问一句"能借点麻酱不"。
约瑟夫站在街头,看着各家店门口攒动的人影,突然发现这些藏在巷弄、商场、小镇角落的火锅店,像撒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把胡椒面,正慢慢把整个州搅得**起来。
当约瑟夫把上菜机器人开进查尔斯顿的百年老街区时,穿西装的议员和穿沙滩裤的游客挤在一块儿看热闹。
这机器人顶着青花瓷样式的托盘,底盘装着防侧翻装置,在鹅卵石路上颠簸着也能稳住满盘的毛肚。
有个老太太非要摸它的"脑袋",结果触发了语音系统,机器人用标准的重庆话喊:"莫碰我,烫得很!"
送菜机器柜的铺设更费周章。在希尔顿黑德岛的度假酒店,经理看着约瑟夫搬来的立式冰柜直皱眉:"客人要的是海鲜拼盘,谁会吃冻起来的火锅料?"
约瑟夫没说话,只是从机器柜里取出一份预制的佛跳墙,倒进沸腾的白汤锅里。
海参在汤中舒展的瞬间,走廊里飘来的香气让正擦酒杯的侍者都红了眼。
三天后,这家酒店的每个楼层都多了台机器柜,住客们发现凌晨两点也能涮上鱼丸时,机器柜的补货频率从一天一次变成了三次。
加盟蓄客的消息是跟着预制菜的货车传开的。在格林维尔的农产品市场,约瑟夫让促销员支起煤气灶,把十三大菜系的预制菜摆成扇形:鲁菜的九转大肠切成滚刀块,粤菜的烧鹅腿带着脆皮,就连淮扬菜的狮子头都做成了适合涮煮的小团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