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波的尘埃渐渐落定,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终究涉险过关。沈清梧谨记“沉寂”的原则,并未急于重返聚光灯下,而是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深度学习和沉淀之中。
她深知,经过此番劫难,公众和业界对她的审视将更加严苛。若想真正重新站稳脚跟,必须拿出更有分量、更无可指摘的作品。流量和热度如同泡沫,唯有扎实的演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立身之本。
她定期前往国家博物馆,不再是作为形象大使进行宣传活动,而是真正以一名学生的身份,泡在各个展厅和资料室里,跟着研究员学习文物背后的历史、工艺和文化内涵。她甚至开始系统学习一些简单的古籍修复和文物摄影知识,其认真专注的态度,让馆内的专家们都刮目相看,真正将她视为了“自己人”。
另一方面,李桉导演的《归去来兮》项目虽然因风波延期,但并未取消。沈清梧利用这段空窗期,疯狂恶补项目所需的各项技能。她聘请了专业的语言老师,学习影片角色所需的一种南方方言;查阅大量海外华人移民史的资料;甚至开始练习影片中可能需要的、一种传统而又冷门的民间乐器。
苏墨看着她这般拼命的劲头,又是心疼又是佩服:“你这哪是休假沉淀,你这比拍戏还累。”
沈清梧只是淡淡一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导的戏,容不得半点含糊。”
除了学习和沉淀,苏墨也开始极其谨慎地为她接触新的项目。不再考虑任何商业代言和综艺,目标直接锁定那些剧本扎实、团队专业、具有社会意义或艺术价值的正剧或电影。
很快,一个名为《急诊室》的医疗现实题材电视剧本递到了沈清梧面前。这部剧由国内顶尖的纪录片团队转型操刀,旨在真实反映当代中国急诊医护人员的生存状态与职业信仰,剧本基于大量实地采访,人物丰满,情节震撼人心。邀请沈清梧饰演的,是一位外表冷静甚至有些刻板、内心却充满悲悯与坚守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这个角色与冯太后的华贵威严截然不同,需要一种内敛到极致、却在关键时刻爆发出强大力量的专业气质。对演员的台词功底、肢体控制力和情绪感染力要求极高。
沈清梧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这个剧本和角色吸引了。她喜欢这种扎根于现实、充满力量感的角色。
“接。”她看完剧本后,毫不犹豫地对苏墨说,“片酬和待遇不是问题,我需要的是这个角色。”
苏墨有些犹豫:“医疗剧专业性强,很容易被挑刺。而且拍摄强度会非常大,你身体刚缓过来……”
“正因为有挑战,才有价值。”沈清梧目光坚定,“去谈吧。另外,帮我联系最好的医疗顾问,联系三甲医院急诊科,我需要至少一个月的跟组实习体验生活。”
苏墨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属于演员的灼热光芒,知道她已做好了全面复出的准备,便不再多言,立刻去运作。
就在沈清梧全身心投入新角色准备,频繁出入医院体验生活之时,她并未察觉,一双充满恶意的眼睛,正透过层层伪装,在暗处死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周继坤如同一条受伤的毒蛇,潜伏在阴影里,舔舐着伤口,积蓄着毒液。警方调查的压力、公司业务的萎缩、圈内人的避之不及,都让他对沈清梧的恨意与日俱增。他无法接受自己竟会败在一个他曾完全掌控的女人手里。
通过安插在医院的某个远房亲戚——一名不得志的护工,他掌握了沈清梧每日出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体验生活的详细规律——她的停车位置、通常的进出时间、甚至偶尔会因为沉浸学习而独自在休息室整理笔记到很晚的习惯。
一个极其阴险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完善。他要制造的,不是丑闻,而是一场看似纯粹的“意外”。
他通过隐秘的渠道,联系上了一伙专门处理“脏活”的人。指令下达得冰冷而清晰:目标,沈清梧。地点,医院地下车库。方式,制造一场车辆“刹车失灵”导致的“意外”碰撞,程度,“至少要让她在医院里老老实实躺上一年半载”。
他甚至阴毒地要求:“做得自然点,就像常见的车辆故障。事后,我会安排最好的‘赔偿’和‘和解’。”
他不仅要毁掉她刚刚重启的事业,还要让她在**上承受巨大的痛苦,并且无法追究!他要彻底碾碎她所有的希望和尊严!
执行命令的人,是几个游走在灰色地带、胆大包天的亡命之徒。他们开始频繁出现在那家医院的地下车库,熟悉环境,观察沈清梧那辆低调的黑色保姆车的停放习惯,寻找最合适的下手时机和地点。他们计划在她车辆驶出车库、即将汇入车流前的某个下坡转弯处,用一辆看似无意驶入的旧货车,进行精准的“意外”撞击。
一切都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周继坤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下偷拍来的、沈清梧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里认真学习的照片,脸上露出了扭曲而快意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