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坤公寓楼下那番“情深义重”的表演,果然被媒体大肆报道。通稿大多偏向于渲染这位天娱少东家的“念旧情”、“大气包容”,试图将沈清梧塑造成一个不识好歹、对抗调查的负面形象。然而,这并未能完全左右舆论的走向。
沈清梧方面持续的沉默和“积极配合调查”的低姿态,与周继坤主动上前、话里有词的表演形成了微妙对比。一些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
“周继坤这话听着怪怪的,像是逼着沈清梧认罪一样。”
“他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跳出来说这些?感觉在带节奏。”
“沈清梧回应得没毛病啊,配合调查,相信法律,这态度很端正啊。”
与此同时,苏墨按照沈清梧的指示,将周继坤现场视频的完整版(包括沈清梧冷静回应和他最后阴郁的表情)以及精心整理的文字稿,悄然送到了几位以文笔犀利、洞察人心着称的独立评论员和资深媒体人手中。
翌日清晨,几篇角度刁钻、文风老辣的评论文章悄然登陆各大平台。
一篇题为《“关心”还是“施压”?——解构天娱少东家的温情面纱》的文章,逐字逐句分析了周继坤的现场发言,犀利地指出其话语中隐含的“有罪推定”、“威胁暗示”和“道德绑架”,质疑其此刻高调现身的真实动机绝非“关怀”那么简单。
另一篇《税务风波背后的罗生门:谁在害怕真相?》则跳出个案,将焦点引向娱乐圈长期存在的“阴阳合同”乱象和经纪公司强势操控艺人的行业潜规则。文章虽未明指天娱,但结合近期风波,读者自然心领神会,开始思考沈清梧可能存在的“被迫”情境。
还有一篇更直接的时评《法律面前,请让证据说话,而非人情表演》,直接批评周继坤试图用“旧情”和“公关表演”干预公众判断、给司法调查施加舆论压力的行为,呼吁大众保持理性,等待官方调查结果,而非被轻易带偏节奏。
这些文章如同投入湖面的几颗石子,虽然未能瞬间扭转乾坤,却成功地在一边倒的“偷税论”中,撕开了几道怀疑的口子,引入了“行业黑幕”、“被迫可能”、“动机存疑”等新的讨论维度。
#周继坤 话术#、#阴阳合同 行业乱象#、#理性看待沈清梧事件# 等话题开始悄然上升。
网络舆论不再是铁板一块。虽然仍有大量谩骂,但质疑周继坤、分析行业问题、呼吁冷静的声音也逐渐增多。粉丝们终于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开始有组织地转发这些理性分析文章,强调“等待官方调查,拒绝舆论审判”。
“看来周继坤也没那么干净!”
“细思极恐,如果真是公司逼的,那沈清梧也是受害者啊!”
“支持彻查!把娱乐圈这些黑心公司都查一遍!”
天娱传媒的公关部顿时压力倍增,他们原本计划一步步将沈清梧钉死,却没料到对方如此迅速地找到了反击点,并且角度如此刁钻,直接动摇周继坤的个人形象和天娱的公司声誉。
周继坤在办公室里看到这些评论,气得砸了一个水晶烟灰缸。他没想到沈清梧如此难缠,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能分出心思来反咬他一口!
“立刻!给我把这些胡说八道的文章压下去!找水军,刷评论,就说他们是沈清梧买来的洗地水军!”周继坤对着电话低吼。
然而,此时的舆论场已经不再是能被一方完全掌控的了。质疑一旦产生,便会自行滋生蔓延。
更让周继坤心烦的是,他安插在税务系统的眼线传来模糊消息:沈清梧的律师团队极其活跃,不仅全面配合,反而提交了多项调查申请,要求彻查当年与天娱合作的所有资金往来和合同备案情况,矛头直指天娱!同时,似乎有私家侦探在暗中接触几个从天娱离职的、曾处理过沈清梧合约的财务和法务人员!
“她竟然真的敢!”周继坤感到一丝真正的棘手。他原本以为沈清梧会忙于自保,无力他顾,没想到她竟如此果断地选择了最激烈、最两败俱伤的反击方式!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低估了这个女人的狠劲和决断力。她不是那种会哭哭啼啼、任人拿捏的女明星,她更像一个……被逼到绝境的赌徒,毫不犹豫地押上所有筹码,要把庄家也拖下桌!
与此同时,沈清梧公寓内。
苏墨看着网络舆论的微妙变化,稍稍松了口气,但眉宇间的忧色未退:“舆论虽然有点松动,但我们的核心危机没解除。官方调查才是关键。”
沈清梧正在翻阅律师送来的最新进展报告,头也未抬:“舆论只是障眼法,为我们争取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胜负手,在调查结果本身。”
她放下报告,目光沉静:“周继坤现在一定慌了。他越慌,越容易出错。让我们的人,加紧接触那几个关键的前天娱员工,筹码可以加倍。务必拿到能证明原身当年是被胁迫、或被欺骗签署那些合同的硬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