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比试的尘埃落定,碧瑶新倡的修行理念以其扎实的根基、精妙的控制与坚韧的心性,赢得了鬼王宗内大多数中下层弟子乃至部分中层骨干的由衷信服。总坛内的氛围,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往那种浮躁的、急于求成的煞气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沉静、专注于打磨自身的气息。清晨的演武场上,打坐冥想、练习灵力微操的弟子明显增多,讨论修行心得的声音也时常可闻。
碧瑶深知,一时的胜利远非终点。理念的认同,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时间的沉淀,才能转化为宗门真正的底蕴。她开始着手将理念付诸实践。
首先,她力排众议,在幽姬的坚定支持下,对宗门资源分配进行了调整。以往大量倾斜给战堂、用于购置杀伤性法器、炼制猛毒恶蛊的资源,被分流出一部分,用于设立“蕴灵堂”,专门负责炼制固本培元、温养经脉的丹药,以及构建有助于弟子平稳修炼、抵御心魔的“清心静室”。同时,宗门贡献度的兑换列表里,那些威力巨大却隐患不小的禁忌功法兑换要求被大幅提高,而一些注重根基、修炼稳健的中正法门以及辅助控制的术法,则更容易兑换。
其次,她亲自选定了几位在比试中表现出色、且对新理念理解较深的中年长老和年轻精英,组建了“传功堂”,负责系统性地向弟子们传授新修行理念的核心要义与具体法门,并定期答疑解惑。她甚至亲自参与了最初几期的**。
在一间临时改为讲堂的偏殿内,碧瑶面对数十双或好奇、或热切、或仍带几分疑虑的眼睛,没有讲述高深莫测的神通,而是从最基础的灵力运转开始,阐述“顺其自然”、“厚积薄发”的道理。
“灵力,非是奴仆,需以鞭挞驱策;它如同山间溪流,自有其道。我等修行,当如疏浚河道,引导其势,而非强堵硬截,逆其本性。”她的声音平和,却蕴含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根基稳固,如同大树扎根,纵有狂风暴雨,亦难撼动;心性澄明,则如镜台无尘,外魔难侵。”
她偶尔也会提及张小凡,不再是那些血色的回忆,而是他当年在青云门时,那种看似笨拙、实则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以及面对强敌时那份源自本心的坚韧。每当此时,她的眼神会变得格外柔和,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追忆与骄傲。
凡,你看到了吗?你在青云学到的东西,并非毫无价值。它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在这蛮荒之地生根发芽。
这些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鬼王宗的肌理。许多资质普通、以往在激烈竞争中倍感压力的弟子,在新体系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修为反而有了扎实的进步。他们看向碧瑶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崇敬。
然而,改革必然触动利益,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以厉烜为首的顽固派,在公开较量失败后,表面上似乎沉寂下去,实则转入了更隐蔽的对抗。他们不敢公然违抗宗主的命令,却利用其盘根错节的势力,进行着软抵抗。
“蕴灵堂”申请的资源,在审批和调拨环节总会遇到各种“意外”的拖延;新建的“清心静室”,偶尔会出现阵法运行不稳的“小问题”;一些愿意投身“传功堂”的长老,其家人或门下弟子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排挤或骚扰。
更阴险的是,一些针对碧瑶和新法的流言蜚语,开始在暗地里传播。
“听说了吗?宗主这般削弱战备,据说是想向青云门示好呢!”
“哼,我看她是被那张小凡迷了心窍,忘了自己是鬼王宗之主了!”
“如此柔弱的修炼方式,将来如何应对强敌?只怕我鬼王宗数百年基业,要毁于一介妇人之手!”
这些流言恶毒而精准,试图将碧瑶的改革与她个人的情感牵扯捆绑,质疑其动机,动摇其权威。
这一日,念瑶在去往传功堂的路上,无意中听到两名厉烜派系的弟子在角落里窃窃私语,话语间对母亲极尽污蔑之能事。小丫头气得浑身发抖,冲上去就要理论,却被及时赶到的幽姬拦住。
“小姐,不必与宵小之辈置气。”幽姬面色冰冷,目光如刀般扫过那两名噤若寒蝉的弟子,将其吓退。她拉着念瑶回到寝殿,将此事禀报了碧瑶。
碧瑶听完,脸上并无太多怒色,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她拉过犹自愤愤不平的女儿,柔声道:“瑶儿,欲行大事,谤议随身。改变旧有的规矩,总会有人不理解,有人反对,甚至有人恶语中伤。这是难免的。”
“可是他们胡说八道!娘亲明明是为了宗门好!”念瑶眼圈泛红,为母亲感到委屈。
“清者自清。”碧瑶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眼神却愈发坚定,“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时间会证明一切。这些流言,就像试图阻挡溪流的石子,或许能溅起些许水花,却无法改变水流的方向。”
话虽如此,碧瑶心中的压力却与日俱增。她不仅要处理繁重的宗门事务,推行改革,还要分神应对这些暗处的冷箭。夜深人静时,她独自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卷宗,常常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