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核孤星:阿姆洛坦的千年绝响
在公元年的晨雾漫过阿姆洛坦星的山脊前,这颗星球已在手工劳作的韵律里沉睡了万年。那时的阿姆洛坦星,天空是澄澈的淡紫色,夜晚会有细碎的星尘落在屋顶,没有轰鸣的机器,只有匠人巷里此起彼伏的叮当声——铁匠铺的铁砧被锤子敲得发烫,火星溅在青石地面上,凝成细小的铁屑,风吹过的时候,铁屑会跟着打旋;陶工坊的转盘转个不停,陶匠的手指沾满湿润的陶土,捏出的罐耳上还留着指腹的温度,凑近闻能嗅到陶土特有的腥甜;木匠铺的锯子来回拉动,松木的清香混着木蜡的醇厚,飘出半条街去,路过的孩子总会停下脚步,扒着门框看木匠雕木头。
阿姆洛坦人把“手艺”二字刻在骨子里。对他们而言,手艺不是谋生的工具,是家族的传承,是生命的印记。每个孩子从五岁起,就要跟着父辈学手艺:学磨刻刀要先练三年握力,每天攥着装满细沙的木盒举臂半个时辰,直到能稳稳攥着刀柄刻完一整朵星辰花,花瓣的纹路连放大镜下都找不出瑕疵;学打铁要先在铁匠铺当五年学徒,从烧火、拉风箱开始,火候差一分就要重新烧,直到能凭手感判断铁水的温度——指尖碰到铁砧边缘,就能知道铁水是该浇铸还是该锻打;学制陶要先揉碎上千斤陶土,把结块的陶土捏碎,把杂质挑出来,直到能把陶土揉得没有一丝气泡,捏在手里像云朵一样细腻。他们以勤劳为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坊里的灯常常亮到深夜,灯光下,是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双双布满老茧却灵活的手,连皱纹里都沾着手艺的温度。
老木匠卡伦的工坊在匠人巷最深处,樟木搭的屋顶上爬满了星藤,每到花期,紫色的小花会落在工作台前,卡伦总会把花瓣捡起来,夹在记录手艺的木册里。他的刻刀是祖父传下来的乌木柄,刀刃磨得雪亮,刀柄上被几代人的手摩挲得光滑温润,凑近能闻到淡淡的乌木香气。卡伦最擅长雕星辰花,那是阿姆洛坦星的图腾,花瓣要刻出三圈渐变的弧度,最外层的花瓣宽一分,中间的窄半分,最里面的要细如发丝,花蕊里还要嵌进细如发丝的银丝,银丝的末端还要缀上 tiny 的珍珠——这手艺,整个匠人巷只有他能做到,镇长家的木箱、神庙里的供桌,都刻着他雕的星辰花。
公元年的那个清晨,卡伦正趴在工作台上,给一张婴儿床雕最后一朵星辰花。阳光透过工坊的木窗,落在他的手上,他的手指微微弯曲,刻刀在木头上轻轻游走,木屑像细雪一样落在铺在桌面上的麻布上,那是妻子艾拉特意为他缝的,怕木屑弄脏工作台。这张婴儿床是为镇长的孙子做的,镇长特意嘱咐要雕九朵星辰花,象征着“长长久久的守护”。卡伦花了半个月时间,每天从清晨雕到深夜,眼睛累了就用浸了薄荷水的布擦一擦——那是艾拉用自家种的薄荷泡的,清凉又提神;手指酸了就泡在温盐水里缓解,水里还加了舒缓肌肉的草药。这活计能换够全家三个月的口粮,包括儿子蒂姆最爱的蜜渍星果——那是用阿姆洛坦星特有的星果熬的,甜而不腻,蒂姆每次都能吃一小罐;还有妻子艾拉念叨了许久的羊毛披风——艾拉的披风去年冬天被炉火燎了个洞,她一直没舍得买新的,冬天出门只能裹着旧毯子。
“卡伦!快来看!”邻居汉森的声音突然从工坊外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连声音都在发抖。汉森是个年轻的木匠,比卡伦小十岁,之前总来向卡伦请教雕星辰花的技巧,每次来都会带一小袋自家烤的坚果,可最近半个月,他都没踏进过卡伦的工坊,连路过都绕着走。
卡伦放下刻刀,用麻布擦了擦手上的木屑,走出工坊。只见汉森怀里抱着一个巴掌大的铁盒子,盒子的表面有几个按钮,底部还装着小小的轮子,铁盒子上沾着一层薄薄的灰尘,看起来是刚运过来的。“这是什么?”卡伦疑惑地问,他活了五十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自动雕花机!南部工业区刚运过来的!”汉森说着,按下了盒子上的红色按钮。只见机器底部的轮子转了起来,发出“嗡嗡”的轻响,一个细小的铣刀从盒子里伸出来,闪着金属的寒光。汉森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松木——那是他之前准备学雕星辰花用的,把松木放在机器下面,铣刀飞快地在木头上游走,木屑像碎末一样掉下来,不过十秒,三朵一模一样的星辰花就落在了地上。
卡伦的眼睛猛地睁大了,瞳孔微微收缩。他弯腰捡起地上的星辰花,手指轻轻摩挲着花瓣,花瓣的弧度、银丝的位置分毫不差,甚至比他手工雕的还要规整,连花蕊里的珍珠都嵌得恰到好处。可不知为何,这花摸起来冷冰冰的,没有手工雕刻时留下的细微纹路,也没有一丝烟火气,像一颗没有灵魂的石头。
“三个铜子就能买一台!”汉森的声音像冰锥一样,扎进卡伦的耳朵,他的声音里满是得意,“一天能做一百张床的花!以后咱们再也不用熬夜雕花了,坐着就能赚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