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姝回到方家,“滴滴滴”的提示音告诉她有多少人在议论简体字,反对大于赞同呀!
她一边欣喜积分的大涨,又忧心明天工作的开展。
国子监内,白发苍苍的赵鸿儒拍案而起,指着新印制的简体字《三字经》怒斥:
“荒谬!文字乃圣人所创,岂能随意删改?这‘学’字少了‘子’,‘国’字少了‘戈’,成何体统!”
他对方心姝和云飞扬呵斥道:“出去,出去,少拿这污七糟八的东西来嚯嚯孩子!”
方心姝霸气的回怼道:“孩子读书时为了明事理,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字数少,更易学、更易记,不更好吗?”
云飞扬也质问:“繁体字一个就当简体字三四个字的笔画,难道不能学简体字,多学几个字?”
赵鸿儒被怼得哑口无言,倔强的说:“读书人苦练数十年书法,若改用这等‘俗字’,岂不是让寒窗苦读成了笑话?”
“去,去,去!你们快走!”他吩咐门童赶人。
第一天推广失败,方心姝也没沮丧,反正积分没少赚。
晚上,月璃公主召集方家人,让他们去市集摆摊教识字。
方家雷厉风行,直接在京城开设了无数个“简易的简字学堂”,由方家子弟亲自执教。
先教数字“壹、贰、叁”的简体数字“一、二、三”,围观的人很快就学会了。
顿时学习积极性大涨,跟着学“四、五、六---”
十个数字,一刻钟就教完一遍,再慢慢复习,不到半个时辰,众人基本学会了十个数字。
“原来学习这么轻松呀!”大家不可置信的你看看我,我望望你。
方家小辈,连女孩子都改穿男装行动起来。
她们甚至编了《简字歌》,让孩子们边唱边写,学起来轻松快乐!
来学习的都可以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这是方心姝专门针对贫苦人家的人印刷的教程。
简单而有趣的习字,让认字过程变成轻松愉快。
方家中年一辈则教简体字《三字经》,孩童们拿着简体版本的《三字经》,跟着朗朗上口的读:“人之初,性本善……”
认起来也容易呀!写起来更是简单。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就是简体字,那些从来没机会识字的人,学习积极性空前的高。
今天几乎都会定时去街口学习一个时辰,自己只需要带上自己坐的凳子就可以。
写字就用树枝在地上练习。
每人每天都能领一页“学习资料”,没时间来的家人,回家可以继续学,继续认。
有条件的回家还可以用毛笔巩固巩固。
那些有机会学习的都铆足劲学,自己回家可是要当“先生”的!
那些原本有基础的,都不屑学习这些“缺胳膊少腿的字”,就远远的观望。
开始嗤笑,再后来听大家唱读起来,很快乐的样子,哪有自己当初学习时的痛苦,不自觉的跟着读起来。
光读不写好像很无聊,一起写吧!
方家人,每天上、下午各开一次课,一次个时辰。
渐渐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上午不能来就下午来,总要抽出点时间来学。
家里的老学究气得发抖,“不孝子孙,丢了老祖宗的传承!”
可学过简体字的孩子,哪里还想写那复杂的繁体字。
终于国子监的孩子们也坐不住了,谁要写这么复杂的字呀!
家里的仆人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让他们心烦意乱。
偷偷去街口听过一次,就不愿意回国子监了。
家人如果强制要求去国子监,他们就耍赖,打滚---
总之,有简单的谁会折磨自己学那繁体。
方家简易学堂的“学生”队伍在飞速扩张。
终于,各个学堂的老师也坐不住了,再不改变,他们连饭碗可能都没了。
方心姝他们也没闲着,她让工匠连夜赶制活字印刷版,将《千字文》《百家姓》全部改用简体字印刷,成本大降,书价仅为原来的三成。
第一周书价再打八折,方心姝有钱,不怕亏本。可也不能免费送呀!
很快,京城寒门学子争相购买,连一些商户都开始用简体字记账——毕竟,"面"字写起来太麻烦,不如直接写"面"!
一周后宁皇的圣旨也出来了,圣旨上说:
第一、科举考试允许简体字答卷,三年后全部使用简体字,不再使用繁体字。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不学习简体字,三年后你就没有机会参加科举。
第二、官方文书,仍用正体字,但各州县可自行推广简体字启蒙,三年后全部使用简体字。
这不意味着,如果不学习简体字的官员,你三年后你的官就当到头了。
这也太让那些守旧派气急攻心。
皇帝怎么可以这样!
让方家简易课堂人数暴增。
赵鸿儒等人不甘心,甚至派人去方家学堂捣乱,结果——
有个老学究冲进学堂,大骂“俗字害人”,却被一群孩童围住,奶声奶气地问:“老爷爷,你要讲礼呀!你知道‘礼’字怎么写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