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接引厅内,星辰投影缓缓流转,投下冰冷而永恒的光辉。林枫与观察者7号并肩立于那幅巨大的源海星图之前,星图中那片代表“覆盖”区域的黑暗,如同宇宙伤疤,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沉寂。
林枫能感觉到,经过三日法则沉浸室的蜕变,他丹田内的星痕与这片黑暗区域之间,那丝若有若无的联系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那并非能量感应,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源于本源的共鸣与……牵引。
“开始定位。”观察者7号毫无感情的声音响起。它那由数据流光构成的手臂抬起,指向星图中的黑暗区域边缘。“根据长期观测数据建模,‘法则涟漪’最可能出现的区域,位于‘覆盖’区外围的七个概率节点。我们将逐一扫描。”
随着它的话语,大厅穹顶投下的星光骤然聚焦,在星图之上勾勒出七个微小的、不断闪烁的光点,如同黑暗帷幕边缘试图钻出的萤火。
“由于‘覆盖’区的法则遮蔽,常规扫描精度有限。需要借助你与源海的因果联系及进化后的星痕进行精确定位与初步感知。”观察者7号转向林枫,“请将你的灵觉,集中于星痕,尝试与最近的一个概率节点建立共鸣。”
林枫点头,闭上双眼。心神彻底沉入丹田。
那枚核心点亮了永恒微光的星痕,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频率旋转着,表面的古老银纹流淌着深邃的光泽。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粗暴地调动星辉,而是以一种更加柔和、更加贴近法则本质的方式,引导着星痕的力量,化作无数无形的、细腻的感知触须,沿着观察者7号指示的方向,小心翼翼地探向星图标记的第一个概率节点。
那感觉,如同在无边无际的墨池中,试图用发丝去触碰一颗特定的水珠。
起初,是一片虚无的死寂。他的感知触须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那片黑暗区域仿佛能吞噬一切探查。
但林枫没有放弃,他耐心地调整着感知的频率,回忆着源海的气息,回忆着那浩瀚能量奔流的感觉,回忆着与同伴并肩作战的片段……他将这些蕴含着他与源海深刻因果的记忆碎片,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通过感知触须,轻轻“荡”向那片黑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观察者7号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数据流光平稳流转,记录着一切数据波动。
突然!
就在林枫的感知触须扫过第三个概率节点时,他丹田内的星痕猛地一颤!那核心的永恒微光骤然亮了一丝!
与此同时,他“看”到了!
并非用眼睛,而是通过那玄妙的共鸣,在那一小片绝对的黑暗之中,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褶皱”!那“褶皱”并非物质存在,而是空间与法则层面一道转瞬即逝的“波纹”!它如同平静水面上被微风吹起的涟漪,一闪而逝,却真实存在!
“检测到微弱时空曲率波动及法则扰动!坐标已记录!”观察者7号的电子音立刻响起,带着一丝效率提升的确认感,“成功定位第一个‘法则涟漪’节点。进行深度解析……”
一股更加庞大、更加精密的扫描能量自观测站深处发出,笼罩了那个刚刚被林枫捕捉到的坐标。
林枫没有停下,他强忍着第一次成功共鸣带来的精神消耗,继续引导感知触须,扫向剩余的概率节点。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续的定位变得顺畅了一些。在接下来的一个标准时内,他又成功定位了另外两个“法则涟漪”节点!加上第一个,总共三个节点被成功标记出来。
“扫描完成。三个节点稳定性评估:节点一(最初定位),稳定性低,持续时间短暂,预计可切入窗口小于0.3标准秒。节点二,稳定性中,预计窗口约0.8标准秒。节点三,稳定性高,预计窗口可达1.5标准秒。”观察者7号迅速给出了分析结果,“建议选择稳定性最高的节点三作为首次切入尝试目标。”
林枫缓缓收回感知触须,脸色有些苍白,精神力的消耗不小。但他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成功了!他们真的找到了通往源海内部的“缝隙”!
“如何切入?”林枫问道。
观察者7号抬手,一道光束投射而出,在林枫面前构建出一个复杂的能量结构模型。“这是根据节点三的法则扰动特征,构建的临时稳定通道模型。你需要做的,是在‘涟漪’出现的瞬间,将自身星辉之力按照此结构注入节点,短暂撑开并稳定通道,同时将你的一缕意识投射进去。”
它顿了顿,警告道:“注意,通道极不稳定,且内部情况完全未知。你的意识投射可能会遭遇信息洪流冲击、法则扭曲、甚至残留的‘覆盖’力量侵蚀。一旦感觉无法承受,必须立刻切断联系撤回。你的本体意识若被拖入或污染,我们将无法救援。”
林枫凝视着那复杂的能量模型,将其深深印入脑海。这对于能量的精微操控要求极高,若非他星痕进化,对法则理解大增,根本不可能完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