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持人一声 “比赛开始”,演播厅内瞬间陷入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中央的两张画案上。山本一郎没有像之前那样急于落笔,而是从紫檀木匣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画轴,缓缓展开 —— 竟是小日子国江户时代着名画家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复刻稿。他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显然是刻意避开了与盛嘉骏正面比拼 “江山万里”,转而选择自己更擅长的 “浮世绘山水”,想借题材优势出奇制胜。
“哼,倒是会投机取巧。” 台下有人低声议论,“知道比不过中华山水,就换他们自己的画,真是没骨气!” 但也有人担忧 —— 山本一郎的浮世绘技法本就精湛,如今又选了熟悉的题材,盛嘉骏想要赢,恐怕没那么容易。
山本一郎蘸墨的手稳如磐石,他以浮世绘特有的 “线描” 技法为基础,先以浓墨勾勒出海浪的轮廓,线条刚劲如刀,每一笔都带着力量感。不同于中华山水的含蓄,浮世绘的海浪更显夸张奔放,他笔下的浪花翻涌着,像是要冲破宣纸,将富士山的巍峨与海浪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颜料中加入了少量金粉,让浪花的边缘泛着淡淡的光泽,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夺目 —— 显然是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想靠视觉冲击取胜。
另一边,盛嘉骏却显得格外从容。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闭上眼睛,指尖轻轻在宣纸上方滑动,仿佛在感受《八十七神仙卷》的神韵。片刻后,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笃定,拿起王启明赠予的唐代紫毫笔,蘸了蘸淡墨,缓缓落下第一笔。
这一笔看似轻柔,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 笔锋在宣纸上划过,留下一道细腻如丝的线条,正是画圣吴道子独创的 “吴带当风” 描法。线条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滞涩,仿佛不是用笔在画,而是神仙自身的衣袂在随风飘动。台下懂行的观众瞬间屏住呼吸,王启明更是激动地向前迈出一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这…… 这是‘吴带当风’!他竟然真的会!”
盛嘉骏的笔尖不停,很快,第一位神仙的轮廓便跃然纸上。头戴花冠,身披绶带,衣袂飘飘,虽未上色,却已能看出仙风道骨的气韵。他的笔法极为细腻,神仙的发丝、衣纹的褶皱,甚至绶带上的纹路,都勾勒得清晰可见,每一笔都精准还原了《八十七神仙卷》的神韵,仿佛不是仿品,而是从真迹上拓印下来的一般。
山本一郎眼角的余光瞥见盛嘉骏的画作,心中不由一紧。他加快了手中的速度,开始为《神奈川冲浪里》上色 —— 他以群青为主色调,渲染出海浪的深邃,又用赭石色勾勒富士山的轮廓,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十足。为了凸显优势,他甚至在海浪中加入了细小的银箔,让浪花看起来更加逼真,宛如真的海水在阳光下闪烁。
可越是着急,他的笔法就越显慌乱。在勾勒富士山的积雪时,一笔不慎,墨色晕染开来,破坏了积雪的纯净感。他下意识地想用纸巾擦拭,却反而让画面更显杂乱,原本的自信渐渐被焦虑取代。
反观盛嘉骏,依旧从容不迫。他已完成了八位神仙的勾勒,开始用淡墨渲染背景。不同于山本一郎的浓墨重彩,他的渲染极为轻柔,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 “云雾缭绕、仙气缥缈” 的意境。神仙们仿佛在云雾中缓缓前行,衣袂飘动间,似有微风拂过,连台下的观众都仿佛能感受到画中的仙气,忍不住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画中的神仙。
“太像了…… 简直和真迹一模一样!” 王启明凑到画案旁,声音带着颤抖。他曾有幸在故宫博物院见过《八十七神仙卷》真迹,盛嘉骏的作品不仅在笔法、构图上与真迹别无二致,更难得的是抓住了 “神韵”—— 那种神仙特有的庄重与飘逸,是无数仿品都无法企及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三个时辰的比赛即将结束。山本一郎终于完成了《神奈川冲浪里》,他后退一步,看着自己的作品,眼中满是复杂 —— 这幅画比之前的《江山万里图》更加精湛,浮世绘的技法展现得淋漓尽致,金粉与银箔的运用也让画面更显华丽,若是放在平时,绝对是一幅佳作。可一想到盛嘉骏的《八十七神仙卷》,他的心就沉了下去。
此时,盛嘉骏也放下了画笔。他的《八十七神仙卷》已全部完成 —— 八十七位神仙依次排开,或手持法器,或身披绶带,或手持香炉,神态各异却都庄重飘逸。背景的云雾缭绕其间,与神仙的衣袂融为一体,仿佛整个画面都在流动。他没有使用任何金粉、银箔,仅靠墨色的浓淡与线条的变化,就营造出无与伦比的仙气,比真迹更添几分灵动。
“比赛时间到!请两位选手停止创作!” 主持人的声音打破了演播厅的寂静。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两幅作品挂在舞台中央的展示架上,全场观众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